『一』材料作文概念: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二』材料原文:
一个小男孩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把它带回家。过了几天,蛹身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体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小孩于心不忍,便用尖刀剪开蛹壳,帮助蝴蝶脱蛹而去。可是,这只蝴蝶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
『三』作文要求:
(1)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2)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字数不少于600字。
『四』材料解析:
这则材料内容,如果单从字面意思来理解,于初三学生而言,比较简单,就是小男孩用剪刀帮助蝴蝶挣脱蛹壳的阻碍,结果蝴蝶根本不能飞起来。可是,若只从字面上理解,一定是非常肤浅的。于考场作文而言,作文立意一定要深刻一些,高远一些,方能在芸芸众作中,脱颖而出。那么,这则材料的背后,还有什么内容,或者什么思想在其中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简单地谈一谈。
从小男孩的角度来立意。材料中的小男孩于蝴蝶而言,他是施爱者。这个施爱者,他有着很敏感的爱。所谓敏感,就是对他所见所闻的一种“于心不忍”。这种“于心不忍”是没有条件限制,没有时空限制,不分场合的。由此及彼,由小男孩很自然地会想到为人父母者。父母于子女而言,也是施爱者。可是这其中的一些施爱者,就是材料中小男孩的“翻版”。他们对子女的爱,不分场合,不分时间,不论年龄,更不避世俗的眼光和评价。反正就是一句话,见不得孩子受苦,忍不了孩子遭罪,大事小事都是他们一手包办。殊不知,这样的“爱”,到头来,只能是一场伤害。
从这个角度来立意,写记叙文的话,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讲述父母给自己的“爱”,认识到这种“爱”给自己带来的种种影响,最后简单地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写议论文的话,可以以“溺爱”“善意”“好心”等词语为核心词拟题,然后精心选材,进行作文。
从蝴蝶的角度来立意。材料中的蝴蝶于小男孩是受爱者,受助者。在破茧成蝶的过程中,它遭遇了蛹壳的阻碍,努力过程中,有别人助它一臂之力。这一臂之力的帮助,蝴蝶也许没有想到,给它带来的不是破茧而出的欣喜,而是料想不到的灾难。以蝴蝶的眼光来看待外来的帮助,小心慎重为关键。同样由物及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别人的帮助,怎样理解别人的帮助,以怎样的方式和方法接受别人的帮助。写记叙文的话,从生活中自己接受帮助的几个故事写起,值得注意的是,这几个故事之间要有内在的关联性。可以是“正正相得益彰”,也可以是“正反对比鲜明”。总之就是为了突出中心:选择帮助要谨慎。写议论文的话,可以以“选择”“帮助”等为核心词进行作文。
从蛹壳的角度来立意。蛹壳是蝴蝶破茧成蝶,振翅高飞的阻碍,也是它由虫到蝶蜕变过程中的困难。有了这样的一个基本理解,再进行构思作文,就容易多了。
『五』学生作文概况:
在实际的作文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学生基本理解的材料的内容,读出了材料中的深层含义,也能够进行语言流畅的作文。但是,也不排除一些个别情况:
(一)拟题不精彩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一个好题目,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良好效果。有同学就此材料拟出《不要拔掉天使的翅膀》《不经风雨,何见彩虹》《好意还是“好意”》《你的好意也许就是多余》等题目。这些题目,的确精彩,令阅卷老师眼前一亮,更有继续读下去的欲望和冲动。也有同学拟出了《挫折》《磨难》《温室里的花朵》等题目,这样的题目,是大而无当,根本不好把握。还有个别同学,拟题与材料离题万里,驴唇不对马嘴,只是为了求新求异,结果得不偿失。
拟题拟得精不精彩,首先是对材料的内容和深意解读得到不到位的问题。其次是知识积累多与少的问题,最后是活学活用的问题。拟题方法有很多,可以用修辞拟题,可以用名言警句拟题,可以化用诗词拟题,可以迁移套用课内标题进行拟题。只要平时多阅读,多积累,多归纳,还是可以实现的。
(二)文体不明确
纵览学生的考场作文,审题规范,也审得准确,可是作文还是拿不了满意的分数,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作文的文体不明确。虽然要求中指出:自主确定文体。但这不是说文章没有文体。写记叙文就要具有记叙文的格式,谁做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如何。经过重点写,结尾稍微点一下题。写议论文就要有遵循议论文的模型,论点明确,论据充足,论证过程符合逻辑思维。可是有的作文,开始是叙事,还有不少的描写性语段。可是写着写着,就开始发表议论,而且议论的段落往往与叙事的段落平分秋色,甚至在篇幅上有过之而不及。这样一来,阅卷老师就很难判断,这篇文章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还有的情况则是这样,叙事不详细,主次不分明,如流水账,这是记叙文的情况。论据腐朽老掉牙,甚至有些论据根本不能很好地证明中心论点。
(三)结构不清晰
文章结构即文章的思路和脉络。一篇好的作文,结构必须是清晰的。开头或简洁明了或优美典雅。内容有详略之分,篇幅有长短定位。段与段之间,有过渡。前文与后文之间有伏笔,有铺垫。结尾处能够点题。
可是,有学生的作文,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在文章结构上玩起了声东击西的游戏,这样做的后果是,不仅乱了文章结构,也往往会造成主题偏离。
(四)语言不劲道
语言是文章的血肉。有血有肉的文章,才是有生命力的文章。整体上来看学生们的作文,一部分同学的作文语言还是蛮生动有趣的。但是,也有这么一部分同学的作文语言,与白开水无异,寡淡无味。阅卷老师阅读TA的作文,不仅感觉是大白话,而且是很俗很俗的大白话,甚至有些时候,这些语言读出来,让人发笑之后,竟然有掩饰不住的悲哀。
作文语言不劲道,直接后果是给阅卷老师造成的第一印象便是:这个学生连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待提高。所谓语文,即语言文字。可是语文的语言文字又与其它科目的语言文字有本质上的区别。语文上语言文字,不仅是要求书写准确,表达流畅,还要具有一定的美感。这种美,能够让读者有心旷神怡之感,有身临其境之感,有赏心悦目之感,有击节赞赏之感。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学生,还真的需要再下一番功夫。
『六』材料作文小结: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七』下水作文:
苦难是人生的必修课
先哲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达到“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良好效果,可见苦难是成才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人生的必修课。
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无一不是昭示着这样的一个道理:苦是前提,有苦才有甜。苦是基础,有苦做地基,生命才能傲然屹立,迎风不倒,风雨不侵。
材料中的蝴蝶,蛹壳就是它的苦难。可是,因为小男孩的“爱”,让它少受了苦难的折磨,表面上看来,这是好事,但事实上,却是比苦难更巨大、更痛苦的灭顶之灾。
蝴蝶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张丽钧校长在她的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的一个故事:父母中年得子,如获至宝。孩子长到八九岁,走路还时常要父母背着。一次学校老师批评了孩子两句,父母到学校大闹一场之后将孩子领回家去精心抚养。十多年后,父母辞世。这个被父母宠大的孩子在一个风雪之夜,在饥饿与寒冷中凄惨地死去。不得不说,这个没有经受过来自生活苦难锤炼的年轻人,他该是有多么不幸!而苦难于人生又有多么重要!
经过苦难打击打磨的人,就像经过暴风骤雨洗礼的草木一样,它才能够筋骨强韧,郁郁葱葱。经受住苦难考验验证的人生,就像经过凛冽寒冬的威严与无情,春天的温暖与明媚便会如期而至。
哲人说:“苦难于弱者而言,它是绊脚石;于强者而言,它是垫脚石。”不管是拌脚还是垫脚,在漫漫人生路上它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无论怎样,它都是人生成长的基石,是使命运腾飞的助力。
所以勇敢地面对苦难战胜苦难吧,它是人生的必修课,也是成才的必修课。
『八』学生作品展示:
略
(20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