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院学报上曾刊登过徐恭时一篇关于《红楼梦》中人物统计的文章:共有975人,其中有名有称谓的人物是732人。而在这本关于《红楼梦》研究的红学一书中,作者仅通过其中34位大小人物,就为我们从原生家庭、性格、命运的角度揭示了红楼梦中的多面人性。
这本书全称是《一曲流水红颜寞——红楼梦中的多面人性》,作者一笑作春风透过红楼真与幻,探究人性善与恶。一笑作春风是谁呢?
本名高帆,古代文学专业硕士,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多家媒体签约作者,曾参与人教社组织的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红楼梦》整本阅读”的试教工作。我有幸与作者在同一个写作群,也曾拜读过她其他的文章,专业严谨自是一种优秀语文老师的风范,而这本书即可窥见一斑。
对于一笑作春风来说,《红楼梦》是她的枕畔书,长年累月随手读之。经历的多了,逐渐明白一生之中不是书读的越多越好,能滋养生命的也就那么一两本。渐渐地,书中人物成了自家人,她读出了书中人物的悲喜离合,也从书中印证了现实人生。故此,便如一笑作春风自嘲所说,写下自己的闲情偶寄。
而我并不认为只是闲情偶寄,把整本书读完,仿佛又跟着在荣国府、大观园走了一遭,以不一样的视角瞥见不一样的世界。
01 贾氏四春的命运,离不开原生家庭的桎梏
自《红楼梦》问世后,便有了红学研究。特别是对于贾氏四姐妹“元、迎、探、惜”,从名字上就给四人下了定论,但在这本书中,却有着不一样的视角。
元春,按照《红楼梦》中的说法是因为出生在正月,所以便有了元春。元春是贾政与王夫人的第一个孩子,虽说是女孩子,但也是家中老大。在过去那个长兄如父、长姐如母的时代,元春不管她是否愿意,她都要背负起如同母亲一样的家庭责任。
自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她选择接受进入宫中为妃,担负起兴旺家族的责任。在家时,她要做好老大的表率,带好弟弟妹妹,特别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宝玉。她过早地学会懂事学会隐忍,直到死都是一直在选择牺牲自己,从不曾为自己而活。
元春大姐深受一身正气的父亲和恪守家教的母亲的影响,活成了父母的一个缩影。在一笑作春风看来,元春就像是现代家庭中优秀的姐姐,心甘情愿付出。
迎春,贾家的二姐姐,贾赦之女、贾琏之妹,却没什么存在感。究其原因为何呢?一笑作春风从她的家庭出身给出了答案。
迎春的亲生母亲早逝,贾赦很快就有了后娘刑氏。母亲离世时,迎春尚且年幼,而好色爱玩的老爹贾赦根本就不靠谱,把她丢给了续弦的刑氏。在这样的大户人家中,一个续弦的夫人虽不能把嫡出的小姐怎样,但至少可以做到无视。
此时迎春的兄长贾琏在做什么呢?虽不至于像他的父亲一般犯浑,但也没强到哪儿去。都是过早失母的人,他以为迎春跟着祖母了,他也可以忙着自己的生存之道,自己缺失的母爱需求都没有得到过,又怎么能满足得了迎春呢?
自此,迎春成了“二木头”,软弱、木讷、不会抗争,内心深处藏着自卑,成了她一生的桎梏。
探春,赵姨娘庶出的女儿,世人都觉得探春对她的亲娘是嫌弃厌恶的,但在一笑作春风的眼里是“爱恨交织”的。探春之所以会比养在贾母身边的其他姊妹出众,是源于她相对贾府其他的孩子来说,得到相对较多的父母爱。
贾政与王夫人相敬如宾,但却常宿于赵姨娘处。赵姨娘嘴碎、市侩,但她比王夫人多的是对丈夫的仰慕。探春虽没养在赵姨娘身边,可小的时候也是能经常见到亲爹娘的人。母亲是上不得台面的姨娘,但这份母爱却是要比府里其他夫人强的,只不过她的方式让人难接受。所以探春对于自己这样出身的母亲想大声说爱也难,更何况那时的规矩呢!
探春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她学会的就是依靠自己,为自己争取。
惜春,一副躲之不及的避世态度,冷冷地活在大观园中。如果不是四春之一,可能很难被读者记起。在这本书中,作者把惜春的性格命运归结于她的原生家庭的影响。
宁国府比荣国府还乱,她有个一心求道的老爹,还有一个荒唐无度的兄长,本就年龄偏小的她,在这个家里得不到一点庇护。有了心思无处说,受了委屈无人帮,久而久之她变得冷眼观世界,以为只要自己不参与其中,就能独善其身。可哪里知道,她的冷让身边真正关心爱护她的人寒了心,最后她真的只能活在冰冷之中。
偌大一个封建大家庭,所有人的命运都是息息相关的,而这几位的命运离不开原生家庭的桎梏,他们人性中的另一面,也因原生家庭被激活。
02 性格使然,是命运的枷锁也是密钥
如果说原生家庭是外在因素,那一个人的性格可以是与生俱来,也可以是不断被修正的。但这性格的好坏,对于有的人来说是命运的枷锁,也可能是命运转折的密钥。
尤二姐,在没有认识贾琏之前是贾蓉、贾珍的玩物,在尤老娘的默许下,尤二姐并不觉得有多大的问题,为了生存,她选择随波逐流。
尽管尤二姐和别的风尘女子无异,但她的本性是善良的,不过是为生活所累。所以,当她遇到贾琏时,很快选择成为贾琏的外室,她甚至还幻想着被凤姐接受,能堂堂正正地跟贾琏在一起。可是,从她一开始选择成为贾蓉贾珍的玩物时,命运就已经给她暗中标价。
她没有太多自己的想法,能走到哪就是哪。她遇到贾琏,贾琏由肉体到真心喜欢,这已经是她最大的造化。尤二姐以为好日子来了,忘了曾经身为玩物的不堪以及寄人篱下的窘迫,她以为自己走向新生,全然忽视那些黑暗、那些潜在的风险。
你说她善良,她不过是被男人的花言巧语蒙了心,心甘情愿活在幻想中。她这一生依附于男人,从没想着自己支撑起来,以为女人生来就是要讨好男人的。
作者从这种人物性格剖析的角度,解释了人物命运的归属,实则也是通过对《红楼梦》的解析,暗示现实中那些性格决定命运的人。
相比于尤二姐的随波逐流,作者更欣赏《红楼梦》中小红的谋生亦谋爱的态度。
小红在《红楼梦》中出场不多,但难得的是在这一众人物中,她比其他人活得通透,有个好的结局。
小红是荣国府财务总管林之孝的女儿,最开始在宝玉的怡红院当差,一个接触不到正主子的丫鬟,只因为一次意外,才有了和宝玉的正面交道。但这第一次接触到领导,并没有给她带来好运,相反遭到比她级别高的丫鬟的嫉妒和欺负。
现实中,被同事说几句你会怎么办?骂回去还是选择忍气吞声?有想法有野心的小红,她选择穿过流言蜚语,放下他人对自己的伤害,与人和善。最终,小红的机会来了,这次她攀上了另一个正主——凤姐。
这么一看,似乎是小红忘恩负义,离开宝玉。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良禽择木而栖,小红不过是利用自己的才能把握住了机会。试问,现实中的你,遇到此等良机会坐等错过吗?
作者如果不是多次深入阅读《红楼梦》,又怎能如此精准刻画出一个小人物的形象呢?他另辟蹊径,从这种维度,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小红。
小红在搞事业的同时,她也有一直留意自己的感情。小红多次遇见贾芸,就此擦出爱的火花。小红和贾芸之间的感情是理智的,小红不贪慕虚荣,她知道贾芸家道中落,但她更看重的是这个人未来的发展。
至于后来如何,《红楼梦》中并没有给出答案,通过阅读作者的这本书,却可以找到最接近原型的答案。
03 世道多变,人性自当随其变化之
在《红楼梦》中最经典的一出就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作者也不例外,把刘姥姥单独拎出来进行解析研究。
刘姥姥原本是跟贾府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最后还是打了秋风而去。刘姥姥接近八十的高龄,为了女儿一家,舍下自己的颜面,以近乎乞讨的方式去攀一门有钱的亲戚。
刘姥姥怎会如此舍得拉下脸面,她就是没有尊严的吗?不,她很看重尊严。且看她第二次是如何去到荣国府的,刘姥姥带着乡下大包小包的土特产,就是为了感恩上一次贾府对刘姥姥一家的接济。
在物质与精神都得不到满足时,刘姥姥选择物质,选择生存为先。刘姥姥现实吗?现实的是那个社会,穷人没有太多的出路,除了依附富人,不然怎么支楞起来?贾府那么多没落的旁支,不也是要走后门、打点关系在凤姐和贾琏手下讨生活吗?
所以,刘姥姥看似在贾府众人面前是近乎讨好的态度,实则不过是对生活的变通。世事艰难,刘姥姥难不成还能守着条条道道,把自己饿死?
在作者的眼里,刘姥姥是有大智慧的,她知道自己的位置,她乐观坚强,在不同的环境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如跟自己的女婿说要去贾府这件事时,是怎么说的,面对周瑞家的牵线引桥,她又是如何回报的,还有跟贾母坐在一起聊天……
刘姥姥以不变应万变,这就是她生存的法则。
在这一方面,《红楼梦》中有两个人远远不如她,一个是凤姐,一个是焦大。先来说说在作者笔下解析出来的凤姐。凤姐聪明,处理起事情来自有一套。但是就在她的这个当家过程中,凤姐因为自己的做事手段,得罪不少人。面对那些地位比她低的,她没曾给过好眼色。
聪明反被聪明误,凤姐到最后也没落什么好,反倒是被人欺负。为什么她开篇受人敬畏,到最后缠绵病榻,还要被人冤。
凤姐从贾府鼎盛时起就接触到这个大家族掌家的权利,直到看着走向落寞。在这个过程中凤姐一直沿用她以前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不知变通,所以底下婆子丫环怨言一堆。有时候不要小瞧这股力量,将你拖挎的就是日积月累的不满。
还有一直活在高光时刻的焦大,真拿自己当会儿事,他敢骂主子,“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敢跟所有人对着干。所以他一直不过是一个马夫,没有人把他当回事。
越是不被当回事,焦大越敢酒后吐真言。也正是借着这股酒劲儿,焦大把荣国府的主子基本都骂了,骂的还是见不得人的勾当。曾经战场上驰骋,救回老太爷的战士,如今落得个被满嘴塞马粪的凄惨。
但凡焦大转念、换位思考,焦大也不止于这个结局。最主要的是焦大始终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所以他以曾经的军功邀赏,自个儿沾沾自喜,却不知他的时代过去了,一切都在变迁。
原本晦涩难懂的《红楼梦》,通过一笑作春风通俗易懂的解读,我对书中的这34个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原来还可以这种维度去看《红楼梦》、悟《红楼梦》。
《一曲流水红颜寞——红楼梦中的多面人性》,跟着这本书,跟着作者的叙述,见了红楼梦的人生,也看见了自己、看见了他人的的样子。真不愧是作者的枕边书,读的深,理解的深,解读出来让人真心折服。如果你也想通过《红楼梦》去看人性,那么这本书不妨帮你入门,领你一起观红楼梦多面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