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连接
第2次参加M1,表面上感触没有第1次那么大,但却比第1次深:
第1次感觉大,是因为头次接触那么多新理论、新同学,觉得很新鲜/刺激/好玩;
第2回感受深,是因为这回才算是开始静下心来真正学习。
用豫江师兄的话来说,就是“别的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用学习到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了,而我则是刚开始建立连接”。师兄的话说得很贴切:第1回表面上我的分享很积极、独特,但那更多是为了分享而分享,目的是用我独特、积极的分享获得大家一片赞赏,其实课堂上学习的东西没有多少在脑子里沉淀下来。
举个例子,CDCA:
第1次听完之后,在我脑子留下来的就是“Connect, Discovery,Choice, Action”四个词语,并且我对它的评价是和我过去接触过的很多理论(例如PDCA)也差不多嘛(其实是字母差不多,完全不一样好不好),这个理论没什么,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
第2次听完课后,关于CDCA我的笔记是这样的:
Connect:目的是要先建立信任度(华人很重要),并且要观察对方意愿度(信任不代表愿意讲);不能一下子就到Goal。
Discovery:要探索对方的潜能、情绪、盲点、干扰;不能仅仅是Reality(太浅)
Choice:当代是选择太多、选择困难症的时代,要让客户做出选择;而不是列举若干Option。
类似的例子很多。第2次参加M1,开始连接了。
改变很难
走出舒适区就意味着不舒服,很难。
周1早上一起来,立马感觉到一种不舒服的情绪,一想想到周末上了课定了目标、一想到有那么多人监督,一想到再也不能躲在舒适区中,就感觉郁闷(甚至有点后悔)。果然,晚上微信中看到大家各种交流分享、仿佛都在提醒我“你行动了么?你的分享呢?”,我有点慌乱。
有很多可以写,脑子里想了许久就是没开始写,是因为追求完美、要别人认可的价值观在影响着我的思维、行动:我怎样才能用最独特视角、最精彩的文字、最美观的排版把分享写出来,我甚至还在想写出来后大家是如何地赞赏它、夸奖我。
不能再让有问题的价值观再拖住我了,赶紧行动吧,我的目的地是要真诚的分享我心里的感受、我深层次的收获:它的排版可以不美观(我的汇报材料美观程度在部门中是No.1的,我也一直引以为傲),它的文字或许平淡乏味缺乏逻辑性(我的汇报材料逻辑性在部门中也是No.1的),但我能从中看到心底的那一点点触动、看到我那一点点的变化,这不正是它本来的目的么。
快到晚上11:30了,我的目标中有一点是要早睡。还有很多想写,但那种完美、渴望认可的价值观时时刻刻轻易就缠绕着我,我要花N天的时间出一份极其perfect的分享。
不要完美,不要急,只要不停下来。我可以在后面的时间一点点再去分享,只要它是真实的、触动我的,慢慢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