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老山前线猫耳洞人的真实“芳华”
王银祥 文
常常有人问我,在老山作战时,说战士都是一丝不挂、裸身打仗,是否属实?这要从一个我所知道的真实故事讲起:2003年春节过后,济南军区67军一师长带领后方大学生、演员到前线阵地慰问,阵地上有几个没来得及穿衣服、光着屁股的士兵见首长和几个女性突然光临阵地,匆忙躲进猫耳洞里,师长大怒,臭骂坚实阵地的连长;连长流着眼泪解释原因:“由于气候潮湿,加上我们的烈士及越军的尸体运送不及时,雨林日晒,细菌泛滥,我们的战士大多裆部溃疡、腐烂,有的裤头和血肉粘连在一起,十分难受,一丝不挂,实在是无奈之举……”师长和慰问团成员看了战士的伤口,无不流泪!......这就是中国的“大卫”!
参战的老山老兵们还有一个雅号,叫“猫耳洞人”。我在老山前线驻守了三百多个日日夜夜,大多是在阴暗潮湿的猫耳洞中度过的!猫耳洞是指在与敌人向背的战壕、山坡侧壁掏一个可以躲避枪炮袭击的栖身之洞,猫耳一是指形状、二是比较小的意思!
走进老山战区,几乎是山山有壕,壕壕有洞,洞洞有人。那壕,顺着山势纵横延伸;那洞依着壕壁挖进了山的腹地,壕如经纬,洞如猫耳。在老山的前沿和后方阵地上,到底有多少猫耳洞,恐怕没有一个人、一个部队能数得出来的!应该这样说:凡是有士兵的地方,就有猫耳洞;凡有猫耳洞的地方,都有着一个个鲜为人知的英雄故事。 由于战斗紧张,前沿阵地上的猫耳洞都很简陋,再加上缺少支撑的东西,一遇下雨或炮弹爆炸后的振动,士质都是松的,经常垮塌。有许多战士就在猫耳洞的塌方中失去生命!有些阵地上的猫耳洞是挖了垮,垮了挖,洞很多,但没几个象样的。在那些有坚硬石头的阵地,有的就用天然的石洞改成猫耳洞,样子虽不好看,但比较坚固。后方阵地的猫耳洞就显的“豪华”多了,有的是用水泥浇注的,有的是用工字钢搭建的,既光滑又坚固!
猫耳洞中时有小动物和我们做伴,最常结伴是老鼠和蚊子。老山上的老鼠和蚊子比较个大,有谚语为证:“三个老鼠一麻袋、四个蚊子一盘菜”。所以平时和老鼠、蚊子搏斗是长期而艰苦的斗争。有时也有毒蛇这个不速之客光顾,记得85年在前沿阵地上就钻进一条碗口粗的大蟒蛇!
说到猫耳洞,就不能不说“猫耳洞综合症”!猫耳洞里特别潮湿,我时常和我连长开玩笑,谁说我们在猫耳洞里缺水喝?!我们的衣服有时潮的都能拧出水来!战士们没有一个不落下关节炎的,由于长时间晒不到太阳,几个月不能洗澡,人都捂的有点“发霉”了,有的人身上就像长了“青苔”一样。烂裆是最普遍的,猫耳洞人几乎没有不烂裆的,裆部腐烂是是最痛苦的,奇痒难忍,有的还化了浓,真往外流黄水。除了烂裆,患前列腺炎的老山兵也是相当普遍的,因为长期吃不到蔬菜也喝不到水,加上卫生条件恶劣,有的患了尿路感染,有时为了躲避炮击,就在洞中憋尿,有时憋的膀胱都要炸了。久而久之,那种来自腹下的难以名状的涨痛简直都要把人给逼疯了。因为阵地上的尸体得不到搬运,我们很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哪怕是蚊叮虫咬,也极容易皮肤感染,我的腿上就多次生疮、流脓和腐烂,至今黑黑的大伤疤还历历在目。还记得一个名叫谭学利的战友在211阵地的猫耳洞守了两个月,撤下阵地时是由军工战士抬下来的,原来身材魁梧的他变了个人似的,面黄肌瘦,身躯佝偻了,由于长期在矮小狭窄的猫耳洞中蜗居,下阵地后双腿都不会走路了,浑身哆嗦,过了半年身体才慢慢恢复过来。在老山前线前线我们把这一系列源于猫耳洞的稀奇古怪病症统称“猫耳洞综合症”。
慰问团的一位领导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这样的老山猫耳洞里呆上一年,就是不打仗,也应该立功,应该给他们记一等功”。老山的“猫耳洞人”就这样度过了炼狱般的艰苦生活!他们象红军战士忘不了爬雪山过草地,象志愿军战士忘不了上甘岭,在老山前线战斗过的老兵们,永远不忘猫耳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