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选择中,人们会对真人演员褒贬不一,猜测是不是因为人看一人先看Ta的社会身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格,处事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你可能会因为Ta扮演了的那个角色而开始喜欢上Ta,但转而另一部的Ta的扮演角色又会影响你对Ta的判断,这是短暂的喜欢和不喜欢的判断。但脱离剧情外演员真实性格与言行反而更加让观众一锤判定是否再喜欢/讨厌Ta。
随着演员真实生活的逐渐曝光,也许你会发现心中的Ta其实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好,那么偏执的人会开始讨厌这个人而不再去看有关Ta扮演的作品,理性的人会带有点失望,不再关注这个人的现实生活,只看看一些作品。但再看时都是带多些许现实产生的负面感去观看与Ta相关的作品了。
其实演员也是人,人为什么就不能有那些世俗中的烟火气息,是我们一开始就把Ta们标榜得太高了吗?才带来越多失望值?娱乐八卦让我们普通人、圈外人像窥管里窥看他人私生活般带来恶趣味快感,即使星星点点甚至捕风捉影的破碎化消息也能让有些人如闻到腥味的猫般兴奋不已,津津有味地看着娱乐八卦和各种小道消息,大多人还会根据这些捕风捉影不知真假的消息重新判断现实中的Ta,该不该继续喜欢/讨厌Ta?这种感觉也许也令Ta们头疼甚至焦虑,不曝光怕被什么都更新换代迅速的今天所遗忘,曝光反而面对更多事端。
作为普通观众的我,虽然有时也好奇Ta们真实生活中的样子,但自认为不是一个很理性的人,容易被一些不知真假的负面报道引起对Ta们的负面情绪、看法,然后影响去看一部影视作品真实的感官,所以尽量不去特意看娱乐消息、娱乐新闻,即使我不追星。
说到这,我想起了另一种角色表达——二次元角色。也许是因为一部作品的一个角色形象是为这部作品量身定做的,从动漫作品完成之日起,Ta们的人生轨迹、性格、处事风格的设定也都落下了,Ta们没有现实生活,更不存在私生活,好就好,坏就是坏,剧情结束了,Ta在我们心中的地位也就清晰肯定了,不用担心反复地变更对Ta的喜恶程度,单纯地去喜欢一部作品、一个角色。这也许是怕麻烦、不想揣测人心,这样看来,有时候固向的也不见得是坏事。
当然,真人版的影视也有它的优势,有血有肉,更生动形象,对于选择,根据个人喜好来罢了。
而作为影像作品的原型,都脱离不了文字的描述,很多作品的起初就是文字作品,对于个人来说,还是更加喜欢文字。因为影视作品无论是真人剧还是二次元作品都是别人给的形象设定,有时会与我们脑中对原著的想象正好相反,如前阵子火了的现代网游元素的电视剧,看了人物设定后我就没看了,只因为我先看了原著,原著对女主的描述让我想象到的是个性感、妩媚,带有点肉感的美人儿,虽然电视版女主也非常漂亮,但是太瘦了,身形跟我所想差别太大,有点失望地绕过电视剧版,不是拍的不好,而是我心目中女主已经有主了,即使这个女主不是现实中的存在。
近年来翻拍的网络小说太多了,作为一个还算"资深"的小说迷,很多作品我只能影视原作二选一,因为对于个人来说,还是不大能接受自己开始认为了的角色形象被拍成另一副模样,亦或是优秀的影视作品已让我先入为主,开始不大想去想另一个版本,也许会去看看原著,但角色场景也许就不自觉地参照了影视画面,从某方面来说,这样感觉看一本书的意义也不是很大了。
虽然心里明白改编肯定不能照搬,肯定有改动,但相似的场景和情节,一样的人物名字和关系会把我带入冲击与矛盾中,原本轻松也变为不轻松的事了,所以,就算两者都看,也会选择性地不会同时进行。
但也是有些可以例外的,当两者都很优秀且有自己亮点的时候,矛盾心里会在情节推动下弱化甚至微不可察。如还是前段时间火了的某部法医网剧,当时觉得新奇,看了开头就连续想看到结尾,主人公的小傲娇和故事情节的简洁连贯让我刷完了剧还有些意犹未尽,后来到图书馆借了原著小说,虽然小说以"我"的第一人称写,主人公的内心戏多了,给人感觉是个初出茅庐的小愣头青,但因为故事精彩且与影视版所选的情节比较不同,别有一种阅读感觉,倒是没有了先入为主的后遗症,看着主人公的成长,也是看完了书仍有些意犹未尽。
想到这些,发现虚拟人物角色除了作品本身的描述烘托,也会根据很多外因的影响,打开方式不同影响对Ta的感知,有些作品不是Ta不好,只是你心目中已经构建了一个更好的Ta,还是减少先入为主和外因干扰,单纯去欣赏Ta的好。
这些只是个人有感而发,也许存在观点错误,欢迎讨论,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