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意外收获竟是决定好好待儿子!
这答案源于安老师课间活动之分组采集更多小伙伴的本月(年)最重要的决定。
二 信口一答会是个“好决定”吗?
1.这与我先前的3个核心价值观“家庭、健康、学习”是相符的。
2.我自己认为人最重要的信念应该是“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我的儿子当然也是。
3.就家庭教育、亲子关系而言,我所定义的成功是什么?
应该与孩子友善相处、平等交往,还是从小务必塑造他良好的习性?
孩子应该遵从父母的意志来吗?
父母非要把孩子约束成自己设想的样子吗?
我冲孩子发脾气是因为不想他的言行举止偏离我所希望未来他的样子吗?
基于好的出发点能否就应该(值得)发脾气?
发完脾气对纠正其行为之利弊分别是什么?
发完脾气我自己的心态、感觉又会如何?
发火之前能否自控3秒、下意识察觉下自己到底怎么啦?
除了发火别无他法了吗?
当我厉声呵斥的时候,弱小无助、甚至不明所以的孩子是多么惊恐!
孩子碍于害怕父母惩罚式的责骂记住不能为或者改掉不该为,和他面对失控得面目全非的妈妈逐渐丧失安全感、甚至留下阴影关上心门,二者孰轻孰重?
4.成功7要素之一的“自尊”、“积极关系”是我自己欠缺的,那我年近四十正要努力追寻之物,难道不更该现在就让孩子逐渐积累拥有吗?
5.《刑法》原则对轻重型犯罪尚有责任年龄之阻却,三岁孩童无伤大雅的偶然故意过失,至于怒目相向吗?
6.兰迪波许教授的“最后一课”不是说了吗,当你好好生活的时候,厄运才望而却步,对你敬而远之。他说新车不过是件物品!最要紧的是,大人要千万呵护孩子不会因感冒呕吐弄脏座位心生内疚!他甚至不惜自己动手倒洒饮料溅满车座,他的奇怪举动惊呆了孩子们!接着是哈哈大乐和幼小的心灵完全释怀。
7.不能定性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犯错就是故意、屡教不改、必须严厉制止,不许认为“我真的已经忍无可忍”、“我也不想发火……谁让他不听话……”这些潜台词理所当然!要识破生活中被掩盖和伪装的锚定效应。
8.以上自问自答没有标准答案,利用了《谈话的力量》拆页中让沟通比较放松、易于接受的开放式问题技巧,想不到与自己对话也不能太多封闭式。
三 写出并践行自己够SMART的A2。
先借助“理清决策问题的‘2W1G’工具”,回到问题本身(what)及诱发它的背景、情境(why),对比现状与问题间的巨大落差,找出应替换的问题、或者能落地的小目标(gap)。
把虚空的“无条件爱孩子”暂搁一旁,变成许许多多的“下一步行动”:
1.他喜欢乱翻我的书,帮我摆、跟我抢、拿倒掉、扔一本、换一本、看不懂、只是关注他自发的感觉、接纳他与书籍亲密接触多多益善……都随他。
2.他总是当“小老师”教你听鼓声、放物品(康复中心一种日常训练方法),他非要你听他指挥站好、怎么跳或追逐嬉闹,都陪他。
3.他硬要跟我摘菜炒菜,把葱掐断、把虾弄死、把菜、油到处撒,都任他!
我不是推崇蒙氏教育理念吗?自己做、做中学。眼前皆是活教材,因势利导,哪用假惺惺另买一套似懂非懂的蒙台梭利有一搭没一搭摸索着教!
四 小别离 情更浓
一年多前,我不就宁肯停薪留职、长期请假半天陪读了吗?
每次出差在外一两天,免不了时常挂念。
周六他爸生日只好提前到周五匆忙做俩菜,他爸在我全程上课期间更是不会些许打扰和影响。
课程结束、归心似箭,高铁延误、空叹奈何!
他爸带他来接我,一如既往飞奔入怀,高喊:“妈妈回来啦!妈妈快快出来!”
脑子里光速般闪过十月怀胎、阵痛临盆、襁褓喂养、月子分离、厄运霹雳、艰难求医、漫长康复、开口叫妈、愁霾散去、全家开颜之种种,五味杂陈,均化作抱他更紧,亲了又亲!
他爸只是接过背包,微笑开车,径自回家。
而现在,他爸在隔壁房间放松上网,我帅气的儿啊,正沉睡在我身旁,鼾声起伏,安然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