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似这时代,内向的人越来越不受欢迎。
无论什么场合,性格外向、情商高、会说话的人,注定是更容易受欢迎的,我们将这类人称之为「会来事」。
那些不会来事的,那些在人群里永远闷闷不说话的人,总被人遗忘。
久而久之,甚至很多人对内向者有偏见:
「这么不爱说话,是不是心理阴暗啊?」
看新闻上,那些犯下惊天大案的人,报道都说很内向、不善言辞、不懂交际。
如今,在这种宣导下,仿佛内向的人都快变成怪物了。
不,外向有外向的好处,并不代表内向就一无是处,内向的你,并不是怪物。
我打小便是个内向的人,不敢主动和人说话,社交技能完全为负。
最近几年的生活,由于进了新媒体圈,在这个圈子,除了很有创作力外,还需要有足够好的人缘和人脉。
我的身份也慢慢从创作者变为创业者,开始被迫去与无数人打交道。
在这个过程里,我变成了一个外向者,可以在任何场合跟陌生人打成一片,朋友也越来越多。
然而,本质上,我依旧是抵触频繁社交的,每次陌生社交对我而言都是种消耗,我更想陷在沙发里,看一部电影。
所以,即便我在外是外向者的形象,但内核,仍是个较为封闭的内向者。
本质性格并不影响我交友,虽然听上去有些分裂,但我也在两种性格的切换中,渐渐发现:
内向有很多好处。
爱因斯坦曾说:「引导男人走向艺术和科学殿堂的最强烈的动机就是逃避日常生活。」
正如著名的内向患者爱因斯坦所说,独处和独立思考无比重要,如果说外向打交道是把事情推进完成,那么内向的思考则是一件事能不能做好的关键和基石。
在无需社交的时间里,我的生活大部分都是一个人,也不大喜欢被人打扰。
在长时间独处中,我慢慢学会太多东西,例如深度思考,例如大量读书观影,例如不断创作,例如自律。
太多太多的东西,比如我去年出的小说集,你们看见的简族,现在正在做的 MiLi 和 有友友,都是在独处中一步步搭建的。
即便我越来越变得外向,但我仍会保留我内向的本质。
如果你内向,如果你没有像我有必须要外向的苛刻外在要求,请保持你的内向,没必要强行修改。
即便消除了对内向者性格缺陷的偏见,还是有很多人都会认为:
内向的人无法做领导,很能成就一番事业。
许多人都以为,当企业家得像马云那样,不过,你可别忘了,中国还有一个姓马的互联网企业家,叫马化腾。
马化腾很少公开演讲,是个性格内向的人,他在初期管理腾讯时,是个邮件狂魔,执行推进全靠不停发邮件。
如今的腾讯帝国是世界级企业,马化腾依旧神秘,依旧很少公开演讲,但没人再会认为他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人了。
现在,互联网企业不少 CEO ,都开始是技术型出身的管理者,做事本身的力量渐渐强于说话打交道。
有本书叫《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是苏珊•凯恩写的。
这本书里,凯恩深度剖析沃伦•巴菲特的性格,分析内向的他如何成功的,以及内向如何帮助他成功。
巴菲特的内向,让他拥有了这些品质——
思考谨慎、逻辑缜密、毅力强悍、观察仔细以及面对突发事件拥有出色的应对力。
苏珊•凯恩非常赞同巴菲特说过的一句话:
「投资成功的秘诀无关智商,你只需拥有一般水平的智慧,剩下的就是抑制自身冲动的性格。」
这些内向的人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
有人常说:「有人脉做什么都行。」
这话似乎在宣导「关系论」,但事实上,现如今的社会,尤其是大城市,有能力的人所结交的人脉才能叫人脉,没能力的所结交的人脉叫巴结。
只要一个人够出色,即便他不去找人脉,人脉也会主动找上她。
如果你很内向,别担心,去发掘自己的天赋吧。
世上的确有太多事情是要靠合作完成,但世上也有很多事情必须靠独立完成。
独立和合作是相辅相成的,外向和内向也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并不冲突。
内向的你,唯一要面临的挑战是:
发现自己喜欢什么,并耐住寂寞,把喜欢的、擅长的发挥到极致。
就像周杰伦在歌里唱:「认真的男人最美丽。」
当你无比专注时,你就是魅力四射的人,大家都会被你的专注和实力所吸引,根本不在意你到底是内向还是外向了。
真正有魅力的人,跟他的性格内向外向无关,只跟他做人的品质以及做事的态度有关。
生活就好似一场舞台剧,有无数追光会打在舞台上,有时,追光会汇聚在一起,聚光灯可能笼罩的不是你,而是正在高歌的演员。
但是,别忘了,有些人是不需要聚光灯的,比如导演,比如编剧,比如出品人。
你不必追求那束光,你可以追求光背后的事物。
最后,谢谢你因为简浅看完这些字,有什么话想说的就写在这里吧,我会看的,我是你的邻家好朋友。
保持你的本性,内向的你,不是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