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闲
王导,字茂弘,他出身士族,是王敦的堂弟。他情商高、人缘好,与飞扬跋扈、性情豪爽的王敦完全不同。他出任扬州刺史的时候,几百名宾客前来道贺,都得到了盛情款待,只有临海郡一位姓任的客人与几个胡僧没有受到盛情接待。气氛尴尬之际,王导走到任姓客人的身边,对他说:“您出来了,临海就不再有人才了。”任氏被王导的一番话语捧得眉开眼笑。王导又走到几个胡僧面前,搓着手指,用梵语和他们搭讪:“兰闍!兰闍!”胡僧们都笑了起来,四座皆欢。
西晋时的王导每天就这样无忧无虑、自在悠闲的生活着。然而不久后,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与胡人的铁骑,接踵而至。王导的表哥王衍为了给自己留条活路,不仅派出了两个弟弟王澄与王敦去江南,也把王导派去辅佐琅琊王司马睿。然而公元311年,王衍被石勒所杀,公元316年,晋愍帝投降,西晋灭亡。中原被占领了,北方士族纷纷向江南迁移。被困在长安城的晋愍帝被杀后,王敦与王导拥立司马睿在建康登基,成为东晋的开国国君。
王导与晋元帝司马睿两人的友情,千百年来被传为佳话。刚南渡的时候,司马睿时常贪杯。王导便劝司马睿不要再喝酒。司马睿命人拿来酒畅饮一番,从此便戒了酒。晋元帝在正月初一举行大典时,甚至拉着已是丞相的王导登上御座,和自己坐在一起。实力雄厚的王家,理所当然地当上东晋建国的最大赞助人,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为了巩固东晋的统治,王导确实付出了很多。晋元帝刚到南方时,没威望,没实力,没兵权。偏偏那些南方士族全都不是省油的灯,没有人服从东晋的统治。南北矛盾一触即发。王导只好一一去拉拢。有一次,王导请江南世族陆迅的侄孙陆玩吃奶酪。陆玩回家后就生病了。第二天,他给王导写了一封信,说:“昨天吃奶酪吃撑了。我整夜精神不振,疲惫不堪。我虽然是南方人,却几乎成了北方的伧鬼。”王导被骂了,却依然陪着笑脸,想要与陆玩结为儿女亲家,却又被陆玩讽刺了一番。王导依然没有放弃。他努力自学吴地的方言,来拉近自己与江南士族的关系。盛夏的一天,名士刘惔去拜见王导,看见王导把肚子放在弹棋盘上乘凉,说:“怎么这么凉呀?”口中讲的竟然是吴地方言。
王导为了调和南北关系费尽心力,还要苦口婆心地安抚与鼓舞那些南迁的北方名士。这群人每到风和日丽的日子,就互相邀约到建康的新亭去,坐在草地上宴饮。有一回,武城侯周顗正喝着酒,忽然叹了口气,说道:“时过境迁,这里的风景与中原没什么区别,只是山河变了!”一语引发了其他人失去中原的凄凉心境。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潸然泪下。王导脸色变得十分难看,说道:“大家应该齐心协力为朝廷收复中原,哪里至于像个囚犯似的在这里相对流泪呢?”
王导阿谀吹捧,威逼利诱,什么招数都使上了。他的努力总算换来了回报。南方士族终于接受了北方士族与皇族的融入。这几个月里,王导吃过多少次闭门羹,受尽多少嘲笑与委屈,也许只有他自己才清楚。王导就像一个忙得团团转的医护人员,为了保卫东晋这个体弱多病的孩子,他竭尽心力、呕心沥血,每日苦不堪言。
还好,有周伯仁。
周伯仁,原名周顗,是王导的发小,两人关系好到随便。在周顗面前,王导可以完全不顾形象,肆意畅言。王导常常枕在周顗的膝盖上,用手指着他的肚子,说:“你这里有什么东西?”周顗很不客气地说:“这里面空洞无物,可是能容纳下几百个像你这样的人。”有一回,王导与朝廷的官员一道饮酒。他举起碗对周顗说:“这个碗腹内空空,还称他是宝器,为什么呢?”周顗看着王导狡黠的目光,猛然醒悟:原来王导是用空碗来比喻自己,嘲笑自己腹中无物。于是他回答道:“这个碗亮晶晶的,十分澄澈,这就是成为宝器的原因啊!”
晋元帝登基以后,因为郑妃得宠,就想废掉太子司马绍,改立郑妃的儿子司马昱。周顗、王导等大臣都据理力争。元帝看到大臣们不同意,于是先召唤周顗、王导入场,然后把诏书交给迎合他的尚书令刁协去发布。周、王二人进来后,元帝派传诏官把他们支开到东厢房去,自己好把诏书交给刁协。周顗还没反应过来,王导已经拨开传诏官,走到御床前,说道:“不明白陛下为什么诏见臣?”元帝哑口无言,从怀中摸出诏书来撕个粉碎。从此太子才算确定了。周顗叹道:“我常常以为自己胜过茂弘,现在才知道比不上她呀!”
然而,正是这个周伯仁,让王导彻底失望了。
公元322年,王敦的反叛军队兵临城。,虽然说王导没有参与谋反,但王导与王敦的关系是撇不清的,难 免会受到牵连。于是,王导带着一家老小,百来口人,天天跪在晋元帝的宫门前请罪。但晋元帝一连几天都没有出来见他。就算从容镇定如王导,这时心里也不禁惴惴,担心晋元帝已打定主意要杀他。
恐惧在王导的心里逐渐漫延。一天,忽然周顗一脸严肃地进来了。王导赶紧跪在地上,请求周顗在皇帝面前帮他说几句好话。没想到周顗理都没理,径直向前走去。不一会儿,周顗喝着酒出来了,嘴里还醉醺醺地唱道:“乱臣贼子都消灭,斗大金印系肘上。”王导听了,心顿时凉了半截:乱臣贼子?不就是王家人吗?难道周顗刚才在皇帝面前落井下石?现在说这种话是为了嘲笑我?望着周顗大摇大摆远去的背影,王导彻底心寒了。对朋友的失望,对人心险恶的慨叹和对生命的担忧,在王导心底逐渐演变出一种难言的恐惧与绝望。
虽然晋元帝没过多久就接见了王导,但这件事在他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阴影。王导不是一个小气的人,但周顗的背叛一直使王导难以释怀,以至于后来默许了王敦杀死周顗的行为。
许多年后的一天,王导偶然得知,那一天,周顗进去后极力为王导求情。一时间王导惊愕得说不出话,平生第一次悔恨不已。过了一会儿,他才喃喃地说道:“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回顾王导的一生,他从来都保持着心思的缜密,每一步都三思而后行。他的人格魅力与品行同样让人敬佩:得知自己犯了错误后,他坦率认错,就算在慌乱的时刻也能从容镇定;再伤心也要振作精神,重新向前……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在局面危机的乱世里力挽狂澜。王导也许并没有视天下为己任的行为,但他为了国家与家族真的付出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