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写作,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师和父母应当历经何等艰难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信》、《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专著收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为师范学生入学必读。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乌克兰国内人人皆知并喜爱,而且在国外许多国家也被广为出版。如众所周知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 他的作品每一新版都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
这段文字是从百度百科上搜索下来的。前两段是非常真实的,第三段则与事实截然相反。这是李镇西先生亲自去乌克兰考察后得出的结论。最明显的是乌克兰的青少年提起苏霍姆林斯基一脸茫然,反倒是中国的读者对他更熟悉。但恰恰如此,我才更加热爱苏霍姆林斯基,因为这才真实呀,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神。这才让一个草根教师共鸣,同时又共情,共性,共生,共同成长的职业偶像呀。
工作到第十年的时候我开始接触到苏霍姆林斯基。翻开帕夫雷什中学,看到一个校长不仅能够叫得上学生的名字,而且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而且对老师的业务程度了然于心,感到这个校长是干实事的。苏霍姆林斯基对帕夫雷什中学一草一木一生一师都如数家珍。他对于什么问题怎么解决基本上都有可供参考的实用的办法。比如音乐对人的影响,除了音乐本身的熏陶,苏霍姆林斯基说,乐队在排练时,学生们需要准时到场听从指挥的安排,需要严谨地弹奏,把握节奏。个人表现不能太突出,又不能不突出。这种训练提升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修养好的学生,他在其他方面也会有出色的表现。这一点我在我的女儿身上试了试。有一段时间她的口算练习得分低,计算题一错再错,我带着女儿去琴行挑乐器,她选了古筝,自己慢慢练习。过了没多久,我惊奇地发现女儿的计算题不大出错了,数学成绩也有了提高。这个结果恰如苏霍姆林斯基所预言的,音乐会帮助孩子变得严谨。喜出望外之后,我就对苏过姆林斯基非常信服。苏霍姆林斯基还建议校长在校园里留一块荒地,不要种树也不要硬化路面就让它荒着,孩子们可以在里面疯跑。这对于未成年人来说非常重要,可以释放身体里多余的精力。这个观点让我想起了我的小学校园确实有那么一处荒地。里面除了几颗槐树以外再没有别的了。在这个小树林里,低年级的我们从把皮筋系在树干上,下课以后同学们快乐地在树林里玩耍。树林里有泥土的气息和青草的味道,大家都非常喜欢。跳完皮筋,我们还可以捉迷藏,亲近大自然的快乐是任何电子产品和高科技都无法代替的。苏霍姆林斯基多么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呀。为此我感到这个能换位思考的校长真正懂得大自然对儿童成长的意义,是一个有实践经验的懂儿童心理,将心比心受孩子喜欢并实干的校长。
工作几年之后,为评职称学写教学研讨的论文。这种论文格式是西方的,语言是欧化的,行文非常枯燥,写作流程非常死板。很多老师不喜欢,可是为了评职称,又不得不写。接触了苏霍姆林斯基以后我发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随笔并不像普通论文的样子。他的文字里有学生案例,有教师思考,有教育细节,也有教师情怀。读起来生动感人,文笔细腻,完全不像我们平时接触的僵硬的令人生厌的论文格式。从此我也开始学着尝试写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学随笔。后来我看到有人把这种文体定义为教育随笔。10年间我写作共计600,000字。这对于一个普通的教师来说是很大的一个数字,可是对于苏霍姆林斯基来说是小菜一碟。我自己感到已经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写作了,可是依然写不到苏霍姆林斯基那么多。他是怎么写的呢?在李镇西校长的报告中,我找到了他的作息,他每天5:00就起床开始写作,写到7:30来到校门口迎接学生。上午除了听课,找教师谈话,辅导学生以外,其余的时间都在写作。上午他会和教师沟通交流,辅导个别学生,下午和晚上就用来写作,一直写到晚上11:30。他的作息时间让我大大镇惊。他有那么多的著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非常遗憾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经亲自上过战场并且身负重伤,二战结束以后他如此高负荷的工作损害了健康,只活了50出头就离世。苏霍姆林斯基的写作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也热爱写作,愿意将师生之间的故事记录下来,但是不愿写得像教育论文那么枯燥。我开始写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文章。左手是学生带给我的青春与快乐,右手是一枝素笔游走教育和文学。我想起沈从文对汪曾祺说的一句话,你手里有笔,你有什么可害怕的呢?
那么苏霍姆林斯基在乌克兰为什么不被大家所了解呢?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苏霍姆林斯基不配合苏联教育督导部门时不时的督导评比。他认为这是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一个打扰。多次不配合之后,尽管他在教育上做出了突出的成就,但是苏联舆论并不像中国那样宣传他,以致于若干年后,乌克兰的年轻人对苏霍姆林斯基一无所知。可是我认为这恰恰是他的可贵之处。作为一个教育家应该具备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这样的思想才能够跨越时代而存在,这样的人格才能够跨越时代而被人所拥戴。
工作中遇到的任何困难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里我们几乎都能找到答案。2016年我被评为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之后向工作室成员介绍的第一个人就是苏霍姆林斯基。希望工作室老师能和我一样把他当成教育界的偶像,当成精神上的父亲,希望老师们的教育行走能在他的引领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