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
在动笔写文章之前,将所有的信息分类归纳,抽象概括,并用自下而上的方式表现出来。由此形成金字塔结构,越靠近塔底的内容越具体,越向上表达的思想越抽象,且下部内容对上部思想起到解释和支持的作用。
一篇具有金字塔结构的文章其纵向上任一层次的思想必然是下层思想的概括;在横向上每组的思想必然属于同一逻辑范畴并按逻辑顺序排列。逻辑顺序只有四种:
- 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 时间(步骤)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 程度(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
不同的逻辑顺序对应着不同的思想组织方式。
2. 金字塔内部的结构
3. 如何构建金子塔
** 自上而下法**
首先确定文章的主题,以及读者对该主题的了解,然后利用序言的结构将头脑中的观点,论点,想法一一梳理。
- 明确主题
- 设想文章的读者会有什么问题,如果设想不出,转跳到4
- 写出对问题的答案,如果暂时不清楚答案,则要注明有能力回答该疑问
- 说明“背景”,把要讨论的主题与“背景”结合,做出关于该主题的第一个不会有争议的表述。
- 指出“冲突”,当读者看完“背景”后一定会问:“对,是这样的,然后呢?”此时应该考虑“背景”中发生了那些能使读者产生疑问的“冲突”。例如出现了明显不应出现的变化or违反常识的事件。
- 检查“主要疑问”和“答案”,确保读者看完4.和5.部分后产生主要疑问(作者想要解释的疑问)。
设计巧妙的“背景-冲突-疑问-回答”模型可以吸引读者,让读者保持阅读的热情,不断与其进行“疑问>回答>新疑问>……”模式直到读者完全了解作者思想。
** 自下而上法**
很多时候,我们还没有想清楚,有时无法确定主题;有时不清楚读者的疑惑,此时可以通过以下三步理清思路,组织思想:
- 列出想要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 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联系
- 得出结论
** 注意事项**
- 动笔之前一定要搭建结构,优先尝试自上而下法
- 序言先写背景,序言的主体包括背景,冲突,疑问和回答四部分,先写“背景”有助于准确找到“”冲突“”和“”疑问“。
- 多花时间思考序言,不要省略,很多人喜欢跳过序言,先写主体部分,这很容易导致结构混乱
- 将历史背景放在序言中,要记住:正文部分应当只包括思想(会引起读者疑惑,读者不了解的内容)
- 序言仅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的内容
-
在关键句层次(金字塔中部),更宜选择归纳推理,而非演绎推理。即使是以演绎的顺序发展的思想也可以将其用归纳的方式表现出来。
例如:
演绎的顺序发展
归纳的方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