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观众看过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后,可能也会爱屋及乌地找来原著小说(中译本)阅读,并注意到书名标题下面赫然写着一句献词:
献给拉斯和弗洛伦斯·多尔
这两个人与作者史蒂芬·金有什么关系?史蒂芬·金为何会将自己呕心沥血写出的作品献给他们?
带着这些疑问,通过翻阅英文原著以及网上搜索相关访谈了解到,原来这二人是一对夫妻;其中,丈夫拉斯·多尔(Russell Dorr)是一名医生,不仅与史蒂芬·金关系密切,而且在其多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拉斯·多尔和史蒂芬·金的结缘,可追溯到1974年。那时,30岁左右的多尔刚刚结束在达特茅斯学院的医学培训课程,在缅因州布里奇顿的一家诊所担任助理医师。某天,多尔在工作过程中注意到,当天排队的病人中,有两位在“职业”一栏填写的是“作家”。其中一位叫史蒂芬·金的27岁年轻人,是新人作者,刚刚出版了《魔女嘉莉》。多尔和金在交谈过程中,聊到了金的作品。许多年以后,多尔在一场采访中这样说道:
"他是一名作家,而我在医学领域工作。我们都只是在完善我们的技艺……但我们喝着同样的啤酒,抽的烟也一样。我们年龄相仿,有很多相似之处。"
这场在医院的相遇和闲谈,为有诸多相似之处的二人,打下了进一步交往的基础。
那个时候,多尔为了获得学士学位,会利用晚上的时间去缅因大学进修。值得一提的是,史蒂芬·金也是这所大学毕业的,所以二人算是校友。不久之后,多尔请他的这位新朋友在一节关于美国作家的课堂上发表演讲。金爽快地答应了。
不久之后,金也有件事拜托多尔——他请多尔阅读自己刚创作的一部小说,帮忙检查其中关于医学方面的内容是否准确。
那部作品是《末日逼近》,故事的背景,设定在末日的恐怖氛围之中:一种病毒肆虐,导致世界上大量人口死亡…… 史蒂芬·金请求多尔帮忙审看,书稿中对于病毒的描写是否符合科学事实。
虽然史蒂芬·金的小说作品大多带有恐怖、惊悚元素,其中充满天马行空的幻想情节,但他身为作家也非常清楚,即使是彻头彻尾虚构的小说,落实到文字层面,细节描写也必须经得起推敲,足够真实。
于是,以《末日逼近》为起点,之后史蒂芬·金在写作中需要写到涉及医学方面的内容,例如要描写情节中出现的骨折、脱臼等等,便会咨询多尔。而多尔也贡献着自己的专业知识,给予指导,甚至提供灵感。史蒂芬·金有些作品中的场景,甚至直接源于多尔在医疗诊所日常工作中所处理的真实案例。就这样,多尔俨然成为金的研究助理(research assistant)。
长期的密切合作加深了二人的友谊。后来,在一场家庭晚宴上,多尔的妻子弗洛伦斯向史蒂芬·金提了一些建议,为金创作另一部小说Misery提供了灵感——这部作品的中文版译名为《头号书迷》,后来被改编成电影《危情十日》,口碑甚佳。也就是在这段时期,多尔夫妇正考虑搬家,离开缅因州前往新罕布什尔州。为了表达对二人的友谊,史蒂芬·金便将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小说《肖申克的救赎》献给了他们。于是就有了扉页上的那句献词。
实际上,金对朋友的这个致意之举,还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原来,多尔对于是否搬家离开缅因州,颇为犹豫不决,而多尔的妻子弗洛伦斯读了小说后,告诉多尔:“他把这个献给了你,因为你是这个故事中的囚犯,他在告诉你是时候离开缅因州了。”(《肖申克的救赎》原著中的肖申克监狱就位于缅因州;安迪越狱成功,离开了缅因州,奔向了位于太平洋的自由之地。)
最终,多尔下定决心搬离了缅因州。
但是两人的关系并未中断,继续保持合作。后来,史蒂芬·金在写作《穹顶之下》的过程中,两人的合作比以往更加密切。每周,金会把最新写出来的文稿内容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多尔,随后还会发电子邮件或打电话提出各种问题,向多尔寻求解答。
实际上,多尔不仅仅是扮演技术指导的角色,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二人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多年来,我们建立了真正深厚的友谊。"多尔说。"当他(史蒂芬·金)被那辆面包车撞倒时……我在医院里一直陪着他。当我的妻子患上癌症并去世时,史蒂芬在身边帮助我……一生中,你有多少机会遇到可以真正成为朋友的人?"
1997年,拉斯·多尔(左)和史蒂芬·金参加多尔女儿的婚礼。
多尔的近况,目前网上没有明确信息,但是国外史蒂芬·金书迷聚集的一个论坛里,有位网友在2020年4月份发贴子说:多尔在四个月之前去世了。如果所言非虚,由此推断,多尔应该是在2019年底或2020年初这段时间去世的。
对于史蒂芬·金而言,毫无疑问,他失去了一位无可替代的好搭档、好朋友。
写到这里,突然再次意识到,史蒂芬·金也已年届七旬了,虽然他的小说,以及根据小说改编的一些影视作品,如《肖申克的救赎》《绿里奇迹》等经典,仿佛有着永不褪色的青春活力。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如果您喜欢这篇文字,觉得心有所得,欢迎分享、推荐给更多喜欢《肖申克的救赎》的朋友。
欢迎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肖申克阅读室”,这里将分享关于《肖申克的救赎》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