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禅宗谈到“悟后起修”,那悟前的修行是不是在积累资粮、忏悔业障?悟后又该如何修行?
雪漠:开悟就是见到真心,见到本元心,见到你本有的智慧,此前的修,也是修行,它的目的是积累资粮,让你开悟。
禅宗有很多积累资粮的方法,比如参话头、坐禅、修念佛三昧等,其中有些积累资粮的方法非常有趣,例如,马祖道一给他嫂子传过一个“听鸡蛋开悟”的方法:他叫嫂子用绳子把鸡蛋拴住,吊在一个地方,然后告诉她:“你要专心听这个鸡蛋的声音,什么时候听到它的声音了,你就开悟了。”于是,他的嫂子就全神贯注地听,听呀听呀,有一天绳子突然断了,鸡蛋掉在地上,“啪”地碎了,那个瞬间,她就开悟了。
这种积累资粮的方法很特别,跟密乘的方法不一样,不过殊途同归。总之,不管你通过什么样的方法,积累资粮的这个过程,都是不能省略的。
佛教有五级证道:第一,资粮道,建立信心,没有信心,就没有信仰;第二,加行道,有了信心之后,你还必须修定力和专注力,没有定力和专注力,你就不可能见道;第三,见道,明心见性,见到智慧光明,见到空性;第四,修道,保任你尝到的东西,将它慢慢延长;第五,无修道,对于这时的你来说,空性状态已经变成了呼吸一样的本能,你无时无刻不处于这种光明境界中,不再需要刻意地保任,行住坐卧都不离光明,这时你就证果了。
听众:业障是如何消除的呢?
雪漠:禅宗的大德心中没有业障,他们认为“业障本空寂,因果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就是说,他们认为自己本来就是佛,所以他们的心中没有“业障”这个概念。业障能束缚的,只有那些心中有这个概念的人,只有那些在乎业障的人,它束缚不了禅宗的成就大德。当然,在你没有破除所有执著的时候,业障仍然会束缚你,因为你就算背出了禅宗大德那样的话,也没有他们那样的心。所以,见地可以很高,但仍然要踏踏实实地实践。
听众:之前您谈到气入中脉,那么能不能请您解释一下,什么是中脉?
雪漠:人体的头顶和生殖器之间,有一条功能性的通道,这条通道主宰着人的精神,诸多神经都会从这里通过,诸多能量流等东西也会从这里通过。当你打通这条通道的时候,就会和法界中一种功能性的力量——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暗能量”、“暗物质”——达成共振,你就能实现超越。这种说法,现代科学也认可。佛教认为,你只要通过一种特殊的训练,让智慧气进入中脉,就能开悟。智慧气在中脉间上下流通的时候,你会产生诸多乐、空的觉受,所以,气入中脉时,你不用求乐,自然有乐,不用求空,自然证空。那时,你自己就会知道什么是空性,上师也会给你印证:“对,就是那个东西。”它是你生命本有的,不是别处得来的,也不是别人给你的。你不用从文字中求,只要如法实修,就肯定能见到它。
听众:您在书里写过,证悟之后,自己便和本尊无二无别,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一直不理解,本尊是怎么观想出来的?还有,您说观想能改变人的命运,这两者之间真的有很强的联系吗?
雪漠:如果你成为一个密乘的修行者,你的上师就会叫你观想一个佛,或者菩萨,并持与他们有关的咒语来修行。但是,这些佛菩萨并不是人格化的神,他们代表某种精神,是佛教精神与智慧的载体。比如,观音菩萨是诸佛慈悲的总集代表,文殊菩萨是诸佛智慧的总集代表。当你向往观音菩萨的时候,就念“嗡玛尼呗咪吽”,慢慢地,你就会跟观音菩萨相应。在这种相应中,你的心灵会一天天成长,有一天,你会变得跟观音菩萨一样,藏传佛教称之为“你与本尊无二无别”,这时你就成就了。
那么,为什么密宗行者要观想呢?第一,西方科学家证实了,观想会激发人类的大脑潜能;第二,当你观想佛,向往他所代表的那种精神时,他就会影响你,他所代表的精神也会熏染你,你会渐渐被这种精神所同化。
现代社会中充满了欲望化的集体无意识,人们很容易就会被环境中的恶所污染,所以,修行者们用观想、持咒等方式,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大善的环境,让观想对象所承载的精神不断熏染自己,净化自己,才不会被环境中的恶所同化。比如,当你整天观想着观音菩萨,希望自己能变成她那样,而且每天都以实际行为向她靠近的时候,你就会一天天变得慈悲。总有一天,你就会跟她达成共振,那时你们就会相应。
相应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在《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和《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中讲得很清楚,但我所有的“讲”和所有的“写”都只是一种表述,不能代表相应本身。你只有真的相应了,才会明白什么是相应。正如我多次强调的那样,相应是一种远离文字的生命状态。你不要用任何文字、任何定义,来约束一颗自由的心灵,你只要把自己置于一种巨大的向往中,用最真诚的心灵,不带一丝怀疑地,触摸佛菩萨的真诚,感受伟大存在的脉搏,捕捉伟大存在的气息,踏实地观修,虔诚地祈祷,有一天你自然会豁然开朗。那个时候,你与他之间就建立了一种联系,非常像打电话、电脑联机那样,不同的是,你们是心灵之间的沟通,也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时,你们就可以超越时空,直接进行心灵的交流。
有些本尊法修得很好的人可以看到本尊,并且能与他面对面地交流,这看起来非常神奇,但是在藏传佛教的说法中,这种境界并不高,仅仅属于中级层次。为什么呢?因为这时行者仍然有分别心,将自己与本尊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存在。密宗行者修到最后,要把所有的二元对立都破除,没有了一丝执著,一丝分别,才会摆脱所有束缚,得到彻底的自由。
所以,当你通过观想,一步一步接近佛菩萨的境界时,你的心灵就会发生变化,你的选择和行为也会发生变化,那么,你行为的反作用力就会发生变化。命运是什么?命运就是我们的行为及其反作用力的集合,当各种条件都发生变化的时候,你的命运轨迹自然会发生变化。这就是观想与命运之间的关系。
——摘自《光明大手印:当代妙用》雪漠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