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过程是漫长的,有无忧无虑的兴高采烈,也有各种各样的酸甜苦辣,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都可能渐渐淡忘,但总有一些事情,一些经历,一些细节,一些兴趣爱好,难以割舍,历久弥新。。。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是很好,幼儿园放假的时候,没有什么玩具,只能和一堆小孩子在大街上拿着竹竿乱跑,有一次经过新华书店,被里面的精美小人书吸引了,画着一个留着大胡子,带着新疆帽,骑着小毛驴,很得意的在大街上溜达。当时觉得很好玩,很想买来看看,但我知道,家里条件不好,没有钱去买,所以每天,我都会去书店外面,趴在窗户上往里面张望。
那时候妈妈在一家街道工厂(类似于现在的乡镇企业吧)里面上班,有一天,妈妈的同事给了我和她女儿5分钱,让我们出去玩,她家条件很好。那个小女孩当时5岁,我当时4岁,我们手拉手上了大街,她跑去菜市场买了一块鸭血,我去买了我梦寐以求的小人书《阿凡提》---不是阿凡达
回到厂里面,我们兴奋的去大人面前炫耀,结果她妈妈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她,直接把那块鸭血扔在了地上,当场就摔得四分五裂,并大声吼道,你看看人家某某,这么小就知道学习上进,你就只知道吃!
其实,当时都是小孩子,哪里知道那么多,都是好玩而已,里面的字我都认不得几个,只会看着插图傻笑,这件事情,算是我和书籍的第一个故事吧。
上了小学,我更爱看书了,确切说,是小人书,当时大街上,有好几家专门出租小人书的小店,就是把小人书的封面撕下来,粘贴在大门上招揽顾客,看一本2分钱,我经常跑去那里,纠结半天。
因为手里只有2分零花钱,最后会选一个比较漂亮封面的小人书,跑到老板面前,很老练的报出编号,然后从老板手里小心翼翼的接过来,坐在店里免费提供的长凳上,还记得看过《西游记》《霍元甲》《七剑下天山》《哪吒》,也不记得看懂了多少,只是翻来覆去的看,一坐就是半天,抬头时华灯已经初上。
到了小学二年级,家里条件稍微好一些了,当时市面上正流行《葫芦兄弟》,只从我在菜市场外面的小书摊看到后,就一直梦想拥有一套,爸妈商量后告诉我,只要期末考试语文数学都在97以上,就给你买一套。
压力就是动力啊,我当时发愤图强,居然考出了两个99来,当然,我妈陪着我去买了回来,我简直是手不释卷,还不准其他人碰,唯恐被搞脏了,虽然,已经过去20年了,我也搬过了好多次家,这套小人书,七个可爱而一脸正气的葫芦兄弟,还静静的躺在我的小书柜里。
爱书,爱看书,爱借书,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吧!直到今天,我家里还收藏了两大纸箱的小人书,什么两汉演义啊,杨家将啊,水浒传啊,说唐啊,西游记啊,杨露禅偷拳啊,一直都舍不得处理掉。
到了三四年级,我去堂兄家里玩,看到一本有很多武将画像的厚书,画的栩栩如生,文字也浅显易懂,当时就着迷的看了起来,后来知道,这是《三国演义》的白话版,可惜我的堂兄没有保存好,书的前几页和最后几十页没有了,我记得只写到姜维和邓艾斗法就没有了,虽然我很想知道接下来蜀国的命运,但每次看到这里都没有了,但这也不能阻止我看书的兴趣。
这本白话残缺本三国,被我看了至少10次,吕布的天下无敌,关羽的过关斩将,张飞的一声断喝,赵云的七进七出,孔明的神机妙算,张辽的文武双全,司马懿的算无遗策,都让我心驰神往。
我堂兄后来也借了不少书给我,而且,在封面上郑重写着: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借了不还,全家X完。但是,这本三国,我终究还是没有还给他,即使书本都已经发黄变色,还一直偷偷珍藏,呵呵,这是对儿童时代英雄主义情结的纪念吧!
这段时期,学校里面的图书馆是我最常光顾的地方,我们小学条件并不很好,好像仅有七八排书架,没有多少书可以挑选,不过,我在这里发现了《皮皮鲁和鲁西西》,发现了《舒克和贝塔》,发现了郑渊洁写的十二生肖的故事,还有很多军事科普读物。
从此,我的小借书证上,这几本上就经常上榜,基本上都看了四五遍,我也奇怪,为什么当时这么喜欢他们的故事呢?可能是儿童好玩的天性使然吧。
小学5年级,中午去同学家玩,发现一套紫红色描金线的书籍,封面画着一座古城墙,分为上中下三本,没错,正是《上下五千年》,文字浅显,生动有趣,而且里面有好多白描插画,当时看得差点忘了去上学,以至于后来立下宏愿,长大了要当一个历史老师。
孩提时代,总是会有很多简单美好的愿望,如今的我们,又有几个还记在心头呢?
==谢谢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