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一页页翻过,又到岁末时节。不由想起三十年前的秋冬,我还在读初三。
小学阶段,我只是在上课时认真听讲,然后老老实实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能够经常考满分拿第一。我小学毕业的1986年,恰逢镇上的中学与当地联中合并,因而那年全镇范围内只招一百人,比往年的招生人数少了一半。应该说,那年能考上宁阳三中的学生既是佼佼者又是幸运者。
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或许是仰仗小学成绩好的惯性,我还能进入前十名,可是上初二以后,我就开始厌学,经常头疼,导致成绩直线下降,成为了差生。初三面临毕业,学校重新分班后,教室里的气氛十分沉闷,我也整日埋头苦学。可惜,我的学习基础已变薄弱不说,而且学习不得法,根本不懂怎么学习才有效率,再刻苦也只是把成绩从倒数提高到稍偏中游。
就这样,在三十年前的时候,我十五岁的心灵前所未有地感到了压抑,现在想来,那时我第一次有了抑郁的感觉。1988年,成为我人生的一个拐点,那就是从此不再无忧无虑,再也回不到单纯而快乐的岁月。直到三十年后,我读了“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的心理学著作《超越自卑》中《青春期的引导》一章,才知道自己并非孤立的个案,在青春期出现问题的人还很多。
据心理学家研究,在14——20岁的年龄段孩子们最容易出问题,并且在《超越自卑》一书中,还提到“14——20岁的少年犯罪,有急剧增加的趋势”。
我还真符合这一规律,十四岁时开始厌学,十五岁时倍感压抑,此后就变得格外迷茫,仿佛如一条小船在大海上完全找不到方向。直到二十岁的时候,我才主动纠偏,自觉踏上自学之路,艰难而曲折地把自己的人生扭转。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作家柳青在《创业史》中的这段话,可谓至理名言。我就属于在青春时期走错了六年的几步路,然后影响了整个人生,要付出数倍的时间去作自我纠偏。
如果时光能倒流,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在青春期锻炼好身体并专注于学业。无论如何,上学都是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确保一个人顺利步入社会生活的正途和捷径。
青春期的我开始神经衰弱,完全符合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书中所说的在逃避现实时会患上神经官能症的情况,这样是在“为了不降低个人优越感而拒绝解决生活中面临的问题的借口”。我有过什么优越感呢?曾经伶俐可爱、学习优秀、容貌清丽的我无论在家还是在校,都是被宠着的人,升入初中离家住校后则面临新的环境新的氛围,自己不再是被人关注的中心,学习遇到困难即遭遇挫折,我没有积极寻求解决学习问题的途径,却以生病的借口来逃避。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