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小洋回去探望时,二老宝贝似的捧出两个碗送给小洋,说是高科技的,不粘油,不用洗涤灵,只用清水冲冲就干净。小洋仔细一看,不过是一对普通的细磁碗而已,不用说二老又被骗了。看着最近层出不穷的各种被骗新闻,这真的算不上什么巨大损失,但是小洋心里不好受。费劲唇舌,怎么都阻止不了老人不停地上这种低级的当。
我倒丝毫不意外。小洋的父母穷苦了一辈子,老来终于苦尽甘来,衣食无忧。二老一辈子也没正经用过细磁的器皿。尽管生活早已富裕,仍然用着几十年前的粗瓷盘子和碗,破损的搪瓷缸子,早断了半个把的勺子,锅底薄薄,稍不留意就会糊的锅。平时为了节省水费,卫生间的龙头总缓缓滴着水,浴缸成了存水器,到了夏天还常会漂浮着几只虫子的尸体。馒头发霉了都舍不得丢,用小刀像削苹果的小虫洞异议,沿着霉点轻轻削去,生怕多削了旁边白色的部分。他们的生活并未因金钱而提高,一直定格在那个贫穷的年代。但是看到促销的广告,就忍不住疯狂采购;遇到骗子,就忍不住掏钱,仿佛这样才可以填补当年的遗憾。
老人把自己家留在了贫穷中,生活中没有诗,没有远方,没有科技,甚至不愿意听真实的社会新闻,只有几十年前的老物件,廉价的打折品和各种骗子的虚伪嘴脸,怎么可能有见识?没有见识,该如何跳出来识别骗局呢?这样的情况,真的只能重复再重复。
见识这个东西,小时候第一次听说是在老版的红楼梦里,依稀记得人们管那叫“见过世面”。当时并不懂里面确切的含义,但随着年龄增长才发现多读书、多见世面,多思考,真的能令人不一样。
好几年前一个同事和我讨论“孝道”时认为“父母在,不远行”,连佛祖都不会原谅这样的行为,言语间似乎这样不孝的行为真是罪孽深重。我对古文化的研究不多,当时并不知道其实古书上还有后半句是“游必有方”,否则肯定立刻就会觉得这种断章取义的人太肤浅。但我当时是直接从另一个角度询问的,我问他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人类历史对未知领域的拓展是不是都是不对的?比如哥伦布和他的一船水手应该都是有父母亲人的,不大可能一船人都是孤儿。而且那个年代出海远行根本不知道归期,在海上的日子里应该也没有电话可以联络,家人根本就不知他们的死活。那么佛祖,或者说从人类孝道的角度,该怎么评价这些冒险家呢?
他显然从没想到这样的问题,脸色变了几变后,只回答了一句:你这种在佛家里叫“知障”,就是见识得太多,知识太丰富了,反而成为障碍,不能很好地悟道。
我笑了笑,不置可否。
我真不觉得自己知识有多丰富,总觉得就如同网上说的,这辈子知识最渊博的时候就是高三那年了。但我喜欢看很多类型的书籍,喜欢去各地旅游,喜欢探索和思考所有未知的领域。时间长了,自然很容易举出反例来质疑,来反复求证,而不是人家随便说个什么都盲从了。自己反复求证后的信任不是来得更牢固吗?
但是见识这东西比较麻烦,你得有点钱,才能买书,才能旅行;得有点勤奋,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思考在别人看来根本没用的东西;还得有点勇气,喜欢拥抱未知的陌生和挑战。
好友不喜欢英语,因为上学时被逼学英语留下了心理阴影;不喜欢坐长时间的飞机,因为觉得不安全,不舒服;不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因为那样会有危险,心里也不舒服。所以所有说外语的国家都从旅行目的地上划掉了,飞行距离远的也被划掉了,沙发客或者B&B这种形式也不能考虑了,这种当然没有旅馆里那种几乎不见面的客房服务自在了。所以当我分享在陌生地方的见闻,以及遥远国度人们给我的意外感动时,只能是单向的,没有任何回应,久而久之我也不再说了。直到后来他发狠要治疗自己的飞机焦虑症,连看了数部空难片,来“以毒攻毒”,才算有了改观。
也许见识无法一蹴而就,不是挡住所有骗局的神盾,但至少可以充当一根理智的保险绳,在跌落欺骗或庞杂的信息漩涡时拽住喷薄的情感,一点点地拉着人走向光明,走向鲜活。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