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有周期,据说是8年一个涨跌;人也有“周期”,情绪时高时低。
举个例子,假如你制定了一个月的「高强度学习计划」,多半你会经历这么几个阶段:
第1-7天:获益匪浅,热情高涨,感觉自己可以掌控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切都将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第8-10天:遭遇阻碍,受到打击,怀疑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或者压根是自己的目标就定错了;
第11-15天:调整心态,重新振作,一切步入正轨,自己果然是神一般的存在;
第16-20天:陷入重复,感觉有点累了,而且突然发现收获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
这种“月经式迷茫”,好像挺正常?
——NO,并不正常。
它意味着左右互搏、自相矛盾,意志力的不断损耗。
它意味着自信心的推倒重建,再推倒再重建,浪费时间精力。
它意味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朝三暮四,朝秦暮楚。
如果我们的人生在这种波动中不断成长,倒也无可厚非。可怕的是,这种波动扼杀了我们的潜能,压制着我们走向卓越。可怕的是我们在波动中原地踏步,甚至走向倒退。在一次次的自我怀疑中,我们难免走向消沉堕落、误入歧途。
为什么「总感觉」自己的人生像一只瘦弱的小鸟,背负了太多,总也飞不高?(PS:请注意“总感觉”三个字)
是啊,感觉!原因就是我们太敏感,过于关注自己的“感受”:
人生就像一只船,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愉悦建立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上,那我们就是一只「纸船」。周围的人会夸你,也会骂你,褒贬不一的评价像狂风一样席卷过来,让你随波逐流,随时有倾覆的危险。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看穿这一点呢?我们依然会因为朋友的一句赞扬而沾沾自喜,因为父母的批评而闷闷不乐。
也有的人学会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他们尽量和自己比,要求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他的快乐取决于行动的结果。这种人把自己变成了「帆船」,可以通过风帆控制航向。可“不如意事常八九”,付出并不总是有收获,当遭遇挫折和打击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失去动力,踟蹰不前。外界的变化太快,我们很难保证总是得到满意的结果,因此通过“自我评价”得到的良好感受也难以维持长久。
我们太要面子,太在意感觉,总是强加给自己各种负面评价,让心灵不堪重负。但是我们依然有办法,把自己变成马力十足的「轮船」。那就是忘记自己的感觉,不要再评价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我们跑得太快,竭尽所能地理解这个陌生世界,但却没有花时间了解自己,和自己做朋友。
仔细想想,其实“感受”这种东西是最不靠谱的。我有几个好朋友在同一个微信群里,有一次聊天我没有回复消息,其中一个朋友就悄悄打听,“军哥是不是对我说的话生气了?”事实上,我只是忙于手上的事情,暂时没工夫闲聊而已。当我们付出行动的时候,“感受”往往也是有偏差的,一开始的“感觉自己可以掌控一切”不过是盲目自信,而后来的自我怀疑自我放弃,大多数时候仅仅是因为——好的结果总是会比我们预期的晚一点到来。
忘记自己。无我,则刚。
世界不是围着我们转的,我不是唯一的中心。活在“他人评论”和“自我评价”当中,就等于“自恋”,幻想自己是一个完美的神,总是正确、崇高、伟大、比别人强。一旦事有不成,就陷入多愁善感的情绪中,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注意力。
无我,是一种非常难得的状态,有人把它称为“心流”。
“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知不觉全情投入,大脑高度紧张,身体却完全放松,你忘记了别人,也忘记了自己,更忘记了时间,只知道此时此刻自己的充实和幸福。”
哪有功夫纠结昨天的是非对错,哪有时间对明天的选择犹豫不决?我只希望抓住当下的一分一秒,不让此刻的幸福溜走。禅宗里说“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也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怎么才能做到?——我想到的方法有4个:
第一,每次陷入负面“自我评价”的时候,提醒自己跳出来,回到当下最需要做的事情上去。静下来写作,尤其能够帮助我们摆脱情绪的控制。
第二,阅读有思想深度的书籍,哲学的、社会学的、心理学的。和最顶尖的思想碰撞,其实也是在整理自己的大脑,帮助自己更清晰的认识自己。
第三,坚持自省、冥想和运动。有些人更能够自律,正是因为这些练习带来的“元认知能力”的提升。
第四,排除干扰、设置游戏规则,把现在要做的事情变得更好玩。比如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关掉了手机流量,设置了一个60分钟的计时器,不知不觉就写了这么长的篇幅。
归根到底,“无我”,就是全神贯注地享受“做事”的快乐。让自己创造新东西、体验这个过程中的每个细节,而不是关注结果、关注自己感受。打破“我”的执念,心灵才能无拘无束的飞翔!
end.
文/刘慕青城
你好!我是军哥,笔名刘慕青城。阳明心学践行者,原创作者,擅长忘记,喜爱孤独。希望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过坚持学习、没有假期、永不退休、奋斗到上天堂前一天的生活∩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