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于Day9
今天从婺源江湾镇到长沙,目的地我的母校长沙理工大学。将近600多公里,8点出发下午2点到。2019年去过一次,同学聚会反而没有好好逛校园,行程会受限于集体安排。
这一次好好逛了一圈,从东门到东苑然后下台阶过交院体育场到西苑,再沿东苑的香樟路过图书馆出西门。
这时候刚好是放暑假的时候,学校里很多学生已经回家,还在留校的人不太多。学校里面的楼栋和布局没有变,就像十几年前一样,但又感觉到变了——东苑的石砌乒乓球台又破旧了些,西苑的一块草坪现在种上了树......
学校是一个永远生机勃勃的地方,一批批的年轻人来了又离开,留下每个人的青葱岁月。反倒是回校的人变得更多,从一个稚嫩的学生变成了所谓的中流砥柱,哪怕是小小的职员也是中流砥柱的一员,就像曾经是一名普通的学生一样。
大学对我甚至是我的家庭很重要,我是我们村第三个本科大学生,虽然不是211或985,但毕竟是一个一本学校。
我们家在村上是单门独户,只有我们一家姓郭的。我的老爷爷是做生意的,会往返另外一个市,我们村就在国道边上,交通方便。而我的老奶奶是我们这个村的,于是就安家在这边了。到我爷爷这一辈还是就此一支,再往下一辈,就是我爸和二叔了。但是,因为奶奶偏心二叔家,我妈又是一个不愿受欺负的人,我们和二叔家家并不和睦。
在农村,家族的壮大和团结,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力,家与家之间会存在一种无形的势力排序。而考上大学这件事,就是对提高家庭在村里地位这件事有助益。
对我自己来讲,大学是我慢慢开悟的地方,我把大学当作是梦开始的地方。在学校的时候,接触了电子商务、炒股、做网站、做博客站长、心理学,学习工程的专业课,接触并喜欢上经济学,重新喜欢了历史,看了许多的人物自传,做了大学班长,组织班会、班级聚餐、元旦晚会。
大一的时候无畏,敢于尝试一些新奇的事情,参加社团的活动。大二因为大一班长采用了候选人选班长的机制,我被推选为大二的班长。但是在大二的时候,发现很多同学多才多艺,放假都会去玩很多地方,开学后视野就提高很多。而自己放假之后,就会一直待在家里,帮着爸妈下地干活,也不知道怎么去做暑假工。
我弟当时在北京跟着一个表舅学厨师。有一次跟妈妈吵架,于是就想着去北京找弟弟,到餐馆里面端盘子。坐火车一路过去,表舅请吃饭,表舅一直没怎么回过家,也是第一次见,硬着头皮喝了一瓶啤酒,结果喝吐了,脸都丢尽了。在饭店里面端盘子,表舅也觉得不麻利,不大聪明的,话也不会说。在饭店待了1个星期,表舅挺失望,我也不想干了,于是就灰溜溜地回家了。
那个时候觉得自己很笨,家里也没有钱,还要申请勤工助学,就会让人产生一种自卑感。这种自卑感会束缚人的行为,让人对未尝试的事情产生恐惧。大二当班长的时候,需要经常开班会,组织活动,我每次开班会的时候,紧张得要命。有一次开主题班会的时候,说到后面我哭了,说自己能力不行,觉得组织的不好,班里的每个人都在鼓励我,越鼓励眼泪越止不住。其实,后来回忆的时候,班会组织的并没有不好,反而是表达得很真挚诚恳,以至于发言的每个同学都没有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只是单纯地出于公众演说的害怕,自我感觉很差。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一些刻骨铭心的场景,这一幕始终难忘。
今天回到学校,再次来到14号楼401教室,教室的固定桌椅已经更换为移动桌椅,还安装了空调。我站在讲台上,感受当年的尴尬,虽然现在释怀了,但是公众演说仍旧是一个很想但没有突破的技能。对此,不再强求,顺其自然。
在读大学的时候,还喜欢看《赢在中国》,一个创业综艺节目,马云、史玉柱、柳传志等很多早期泰山会的商业大佬都是这个节目的嘉宾。在那个时候,种下了创业的梦想,总想着有一天能够带领一帮人做有意义的事情。到现在,这个梦未灭,所有的发生都是为此准备。
在学校附近办理了住宿后,担心到处找车位,就打车到步行街南门口,逛街吃小吃,臭豆腐、糍粑、冰粉......逛了半个步行街,碰到十几家茶颜悦色。步行街人真的很多,天气又热,每一家茶颜悦色店面都有好多排队买茶的人。
沿着坡子街到湘江,又沿着湘江边走到杜甫江阁。
湘江的风,
老人的二胡,
年轻人的吉他,
橘子洲上的星光点点,
远处岳麓山的轮廓。
十几年时间过去了,湘江边并没有太多的改变。长沙经历了高速发展的十年,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是一个热情似火的城市,像它的天气一样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