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治国之道
《论语》尧曰第二十篇是本书的最后一篇,只有三章,正如所有经典文章一样,本篇是对孔子思想的最后的归纳总结,是孔子思想的精华所在。第一章是讲针对天子、国君、诸侯王等最高领导者而言的治国之道,第二章是讲针对包括卿大夫、士在内整个官僚统治阶层而言的从政之道,第三章是讲针对所有有志于士人、善人、成人、仁人、志士的君子之道。
第一章是治国理政的概括与总结,原文如下,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这段话的意思是,尧说:“啧啧!你这位舜啊!按照上天安排的次序,帝位要落到你身上了,你要真诚地执守中正之道。如果天下的百姓贫困穷苦,上天给你的禄位也就永远终止了。”舜也这样告诫禹。商汤说:“我小子履谨用黑色的公牛作为祭品,明白地禀告光明伟大的天帝:有罪的人我不敢擅自赦免,您的臣仆的罪过我也不敢掩盖隐瞒,这是您心中知道的。我本人如果有罪,不要牵连天下万方;天下万方有罪,罪责就在我一个人身上。”周朝实行大封赏,使善人都富贵起来。周武王说:“虽然有至亲,也不如有仁人。百姓有罪过,罪过都在我一人身上。”谨慎检验度量权衡,审定法律制度,整修官职,天下四方的政令通行了。复兴灭亡了的国家,承续已断绝的世族,提拔被遗落的隐逸贤才,天下百姓就会诚心归服了。所重视的是:民众、粮食、丧礼、祭祀。宽容就会得到民众的拥护,诚信就会得到民众的信任,勤敏就能取得功绩,公正就会使民众心悦诚服。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你方唱罢我登场,皇帝君主可以轮流做,但为政一方的传统却始终没有变,从尧舜圣王开始,一脉相传,直到清代。在这段文字中,大量引用古文《尚书》,但不是单纯地在抄书,而是为了强调虽然时代在变,但政治传统的基本精神没有变。这段文字可以分为四部分来讲。
第一部分是尧将帝位禅让给舜时,对舜的告诫之辞,重点是“允执其中”。尧舜时,帝王是上天选来管理天下万民的人,这是个出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做出成绩了,是你分内该做的;做得不好了,就有负于上天的信任。因而,对他们来说,王位更意味着一种责任,而不是荣华富贵。受天命登上帝位,并不值得沾沾自喜。要想挑起先王交付的重担,就需要拿出一百二十分的诚意与努力。如果做不好,天能给你,也一样能收回去。衡量这个神圣使命完成的如何,要看是否“四海困穷”。天子有掌管四海的权力,但权力背后是责任,不要让百姓贫困穷苦,走投无路,否则君主自己也走投无路,“天禄永终”了。
第二部分是商汤祷告上天的一段话,重点是“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这话说的是一种君主敢于担当的勇气。商汤向上天说:如果是我的罪过,就降罪于我,不要连累我的百姓;如果百姓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恰恰是我这个王没有做好,要降罪就降罪于我吧。这告诫后世帝王,作为天下苍生之主,应该有这样的胸怀、魄力与担当。话虽这么说,后世真正能为万民担当的君主却不多。在更多的帝王那里,商汤的誓言变成了“朕躬有罪,加以万方;万方有罪,和我无关”。即使如此,我们仍应看到,这种担当精神还是延续下来,至少是后世帝王必须明示天下的宣言。
第三部分是武王伐纣后分封诸侯时的一段话,重点是“虽有周亲,不如仁人”,这讲的是要重视人才。亲戚再多也是有限的,要想单靠亲戚的支持执掌政权,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你所要赢得的是天下苍生的支持,最应该争取的是其中能力出众的人,有了这些人的支持,你的事业才能长盛不衰。
第四部分讲的是孔子的治国之道,包含四点内容。1、“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说的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不管是度量衡,还是法律法规,抑或是官员任免的制度,都是为了有法度可依,否则人们便会“无所措手足”;只有在制度之下,社会才有秩序可言,才能实现“四方之政行焉”。2、“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说的是对已有传统的继承,确实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但是后代毕竟是在前代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颠覆前代的同时,还是能从前代学到很多东西的,不能对前代采取一笔抹杀的态度,而是要有继承有发展。3、“所重:民、食、丧、祭”是围绕着百姓生活的四个方面来说的,重民的政治传统不仅在当年非常正确,而且永远不会过时。政治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人进行的,一切思想都是以人为核心提出的。4、接下来的“宽、信、敏、公”四字是围绕着统治者提出的要求。没有人,就什么都没有,有了人,就有了一切。早在尧舜时,我们伟大的祖先就认识到了这一点,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但确实是照着这个理念做的。当然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天下归心”。
虽然几千年过去了,但我们政治上的这个优良传统不应该抛弃。只有坚持“以民为本”、“以仁为本”,执政者才算尽到了应尽的责任,才算对得起天命所赋。历史上,反传统的不是没有,但是他们的下场都告诉我们,背弃优良传统是不会长久的。
博雅堂主20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