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祭十二郎文》,俞晋凯同学“两标”,先标作者和背景,其中关键词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忠”,还有“唐宋八大家之首”“文起八代之衰”等,这一股脑儿地介绍,理论水平有点高,前排张越听烦了,站起来看一眼电脑投影,同学们哈哈大笑。
说实话,“韩愈”岂是几句话、几张幻灯片能说完的?我又补充几句,说韩愈的祭文数量多、成就高,本文是“祭文的千古绝唱”;又讲“不省所怙”“唯兄嫂是依”两个特殊句法。下课时间到了,我意犹未尽,就补写下面一段话,谈谈我对韩愈的解读,也是给同学们元旦的礼物吧!
01
跳出固化的圈子,活出精彩的自己。
韩愈人如其文。他的祭文,开篇就与众不同,“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这散文式的开头,没有书生气,没有官场话,近似于对白,很接地气,有人情味,纯朴自然,是祭文的推陈出新。
他是根植于民间的语言大师。注重语言的口语话、生活化,简炼生动。他的《进学解》《师说》等,出现不少的成语:提要勾选、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佶屈聱牙、摇尾乞怜、不平则鸣、再接再厉、驾轻就熟、细大不捐。这些流传至今,像韩愈一样活力永存。他还将小品文发扬广大,如《马说》《送穷文》等,是宋元明清小文的模板,我们现在写时评文或任务驱动,应得益于韩愈引领作用。他对汉语的贡献,现当代的鲁迅、老舍等大师,也难以望其项背!
他做文做诗,气场感都很强,“文起八代之衰”此言不虚。他的标新立异和首开风气,还有不可一世和狂妄孤傲,都对中唐文风和世气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后来的周作人批判韩愈,认为他对后世有“恶”的影响,一是“道”,二是“文”。逆向思考一下,连周作人都批判,可见韩愈在当时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精神。
他扮演过监察御史、考功郎中知制诰、刑部侍郎、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角色,所至皆有政绩。作为文坛领袖,他“手持文柄,高视寰海”“三十余年,声名塞天”;作为作家,他敢为风气之先,为文为诗气势磅礴;作为个体的“人”,他刚直敢任,人格伟岸,诚为伟丈夫。如此人中鸾凤,却也性情中人,十二郎英年早逝,韩愈至悲至痛。
他始终能跳出自己的圈子,坚持自己的事情,反佛排道,提倡儒学,以儒学道统自居,其创新精神可见一斑!
02
懂得感恩和人性天伦,胸怀一片慈爱心肠。
有人说:读《出师表》不哭,是为不忠;读《陈情表》不哭,是为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是为不慈。韩愈与十二郎,名曰叔侄,情同兄弟,情同父子;更何况“吾少孤,不省所怙”的韩愈,对兄嫂视同父母,知恩图报,“韩氏两世,惟此而已”,十二郎的去世,宗族观念极强的韩愈,怎不伤心欲绝。
长兄为父,长嫂如母,一声“嫂娘”,恩比天高。少小相伴,叔侄天伦,祭奠十二郎,情比海深。这是知恩图报,这是伦理天心,这种美德影响了“包拯”一样的士人阶层,成为古代社会稳固进步的新常态。
文末说得很动情。“当求数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抚养十二郎的孩子,是他的愿望,也是对兄嫂的报恩,说的很朴实,也动了真情。
03
守清贫于传道授业,做个平民色彩的老师。
读韩文,印象是古板和严肃,处处是师道尊严。这种人放现在,学生和家长肯定不满意。你爱教训人,连领导,甚至皇上都不放过,又不会变通,没有花言巧语。事实上,学校里正是因为有这样老师,能直面现实,敢讲真话,为正道呐喊,才是身正为范的维护者,爱国兴学的传承者。
出身贫寒之人,才知求学之艰,韩愈正是如此。他是最高学府的教授,读《进学解》《师说》这些文章,我看到的是他的平民色彩。他对“不耻相师”百工之人的肯定,对贫家后生李蟠的教诲,有年轻后进的奖掖,有对民众教育的关注。他的言和行,有点像陶行知,的确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传道”,就是传孔孟之道。在古文运动中,他继承和发扬“文以载道”的观点,这是他的“明道”思想在“文”方面的贯彻。在《答李秀才书》中,他说:“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于今者耶?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者,通其辞者,本志乎道者也。”这些说教,字里行间浸透了“文以载道”的思想传统,他是重其辞,更重其道。
这是他对“明道”思想明白无误的张扬,又是对重辞轻道文风的批判。
04
做官先要做好人,要一身正气无所畏惧。
我读《进学解》,看到的是一篇很好的教学叙事,或是教育写作。韩愈以自嘲的形式,发发牢骚,正话反说,我看到的是一个兢兢业业,不倦教诲,一腔热血,两袖清风的教师形象。读《师说》,是韩愈对为师之道的呼喊,对浮靡之风的批判,我看到是一个不满现实,敢于较真,忧国忧民,善于反思的敢为人先实践者。
居高位也不能掩盖他一身的正气。他的上疏《论天旱人饥状》,列举受灾实情,建议免除租税;《论佛骨表》一事,则又体现了他刚正不阿,匡正除弊,忠心为国的热心肠。可惜是,热脸对上冷屁股,本来不惹事可退休,却有了“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结果。他被贬到广州潮州时,才有十二郎的儿子、他的侄孙韩湘,也就是传说的八仙之一韩湘子,来和他交办后事的事情。
韩愈的人格磁场颇具传递性,他的为正道、为苍生初心不改,冒死直谏,无怨无悔,都是士人的楷模。翻看后来历史,王安石的居安思危和执着顽强,欧阳修的直面现实和勇于反思,鲁迅的敢于直言和斗争精神,都应该是他的这种文人士大夫传统美德的继承发扬。
应该牢记鲁迅的那一段话: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我想,韩愈应该算其中的“脊梁”之一吧!
05
品读韩愈及其文章,我的启示是:
其一,吃苦是一种财富。他年少失恃失怙,生活的艰辛,磨砺了意志,使他在命运不济时顽强地觅得生路,最终千古美名扬。其二,愈挫愈勇的精神。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遇到磕磕绊绊,在韩愈一生的颠簸中,他始终矢志不移,一往无前,终于实现他的济世宏愿。其三,宽以待人的人格。他要实现“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任,靠奖掖后进的大度,靠他与儒学之士的团队,形成一种中唐的时代潮流,最终取得个人的成功和世人的赞许。
以上读书心得,与同学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