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拖延心理学》DAY2 20170314
№.10 争夺控制权的较量
掌控感强烈的人或许会抗拒任何人对他们的要求,拖延成了他们获得掌控感的一种反射式的反应,总是和一些规则在斗争!具体的:
规则不废不立--只想按照自己的时刻表来做事情。
弱势者的权力--下属通过拖延来对付他们的上司。
让我清静点--拖延有时候是抵制他人侵犯的一种策略。
与时间竞赛--拖延有时候也会给人带来一种冒险的快感。
报复的滋味--利用拖延来加以报复。
终极之战--利用拖延逃避生活的现实。
№.11 为了独立而战
拖延者不再以事情的成功或失败来衡量自身的价值,而是以个体的独立感来衡量自己的价值。这里的拖延不仅仅是为了争夺控制感,也是为了自身的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很多拖延者才会如此顽固地不愿意改变。他们只会在自己觉得应该着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才开始做任务,而自己不认为应该做的,别人安排他就会感觉不耐烦。
例:康妮--小时候优秀--完全被父母掌控着,规划好--上大学离开父母控制--一匹脱缰的野马--挥霍自由时光--被学校劝退。她在学业上的倦怠拖延是她对父母的一种反抗。
在抉择和承诺中拖延,似乎是他们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通过拖延来掩盖自己的弱点,让别人无法知道他们的需要和依赖。
争战的根源--很多拖延者把别人看成是控制欲很强的对手。很多拖延者都是在一个不鼓励自主探索的生活环境下成长的。童年时期被严加管束,个人习惯被严加干涉,不断的批评让他们丧失信心,太多的限制压制了他们的自发性和创造力,渐渐地,长大后他们企图自主独立时,便以一种难以调控的拖延行为表现出来了。
№.12 争夺控制权的较量
拖延可以保护一个人免受他人的评判,也可以让自己免于与他人的斗争,甚至还可以调节与他人的亲疏关系。而与他人维持舒适的社交距离,对一个人心理上的安全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不过心理舒适区因人而异,跟人太亲近或太疏远都会让人感到不舒服,人们会努力调节,把自己拉回心理舒适区,而拖延成了一部分人维护自己心理平衡的一种策略。
对疏远的恐惧:我绝不独自行走。
1. 需要帮助--请求对方提供一个框架或者观念,以便拖延者可以把它当作行动指南。有的人在团队里觉得自己干劲十足,点子多多,但是一旦让他一个人完成一项任务时,他便毫无头绪,迟迟不能开始。
2. 努力成为第二--有的人甘愿居于副职,乐得其所,他们不愿成为一个领导者,而更愿意成为一个领导者的帮手,与周围建立友好的关系。
3. S.O.S紧急呼救--有些拖延者喜欢自己给自己挖坑,然后期待有人可以跳出来拯救他们。拖延是一种好策略,让他们陷入可怜和绝望的境地。如:拖着不写暑假作业,找到学霸抄作业或者让家长帮他们完成作业。
4. 重温旧情--帮助拖延者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
5. 忠实的伙伴--拖延有时会让你减少孤独感和被抛弃感,因为拖延让你的头脑中始终有一些未完成也无法放下的事情。
6. 恐惧亲近--害怕亲近的人习惯和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拖延是他们的一种逃跑方法。
№.13 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
客观时间,即钟表时间,是由钟表和日历来衡量的,可以预知但不可更改。
主观时间,每个人对时间都有自己独特的感觉。当我们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事情里时,感觉时间过得飞快。
拖延者的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常常处于严重冲突之中,他们有时候不愿认识到他们的时间观念和钟表时间有着巨大的差别,所以在他们身上经常发生追赶任务截止日期的情形。
例:一对夫妻约定9点出门,妻子早在8点45分就做好了出门的准备,丈夫则拖拖拉拉,9点15分的时候仍没有做好外出的准备,这个时候一顿争吵在所难免。
人体的“时钟基因”控制着我们日常生活的生物节律。例如有些人属于晨型人,他们在早上的工作效率远大于夜晚,而有一部人则是夜猫子,白天昏昏沉沉,深夜工作却效率极高。时间概念上的文化差异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小的影响。美国人注重现在,注重时效,不喜欢迟到。亚洲人对时间的观念更为广阔,他们会将历史和未来长期的打算纳入考虑的范围。
№.14 时间感的演化
婴儿时间--生活就是现在的这个当下,他们的时间完全是主观的,渴望自己的需求能够无时无刻地被满足着。
幼儿时间--逐步适应了父母的时间。一部分孩子会把时间看成是一个想要控制他们的敌人。孩子的拖延和拒绝配合实际上是对父母的一种抵制。
儿童时间--外界的时间规则和他们的自我期待起了不少冲突。
少年时间--意识到了时间流逝,对未来充满信心,时间感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会遇到各种现实的打击,有些不肯接受现实的人会以拖延作为他们拒绝成长的保护策略。
青年时间--开始意识到现实感,我们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每一件事,我们会错过一些重要的机会。这个阶段严重的拖延可能还会影响到人际关系。
中年时间--30岁之后,很多人不再是那个怀有梦想的年轻人,无法接受时间的有限性,拖延就成了一部分人逃离现实中人生限制的一种方法。
老年时间--拖延者也不再否认拖延对自己人生造成的种种后果,人们慢慢接受自己曾经做过和自己永远无法完成的事情。
№.15 过去的好时光
很多人对时间的认知还是停留在青少年阶段,认为时间和未来都是无限的。拖延者常常认为自己的时间是不受限制的,但这种想法可能会让他们的生活失去方向感。
还有一些人一直沉浸在过去的光辉岁月中,他们把对自己的认识都停留在过去的美好中,无法接受自己目前平庸的生活而陷入抑郁。刻意回避当下的生活现实,最终还是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糟糕。
过去是在过去吗?
我们需要意识到任何我们经历的事情都是发生在当下的一刻。你此刻的状态会影响到对过去的回忆,也会影响到对未来的展望,而过去发生的事情也会影响你当下所做的决定。过去的成长环境、人际关系都会影响你现在甚至将来的为人处事。拖延像是一个让你回顾过去的信号,不过不管你过去经历了什么,这些生活事件已然发生,你要做的是从过去的教训中思考现在和未来。对于个体来说,我们需要承认和接受主观和客观时间,学会和时间和平相处,并有能力在两者之间自然地过渡和转换。
心得体会:
心理学真是一门与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学问,在这里面,总能找到自己或者他人的影子。很多事情的发生,表象上看到的是拖延,深层次就是主动意识或者潜意识里的心理原因而造成的。人们在做出一切行为时,都是在按照他自己心理或者自己理解的好的方法去做的,很多行为其实是不好的甚至错误的,因为这里面有不当心理、人性弱点、错误认知等等。易效能时间管理里有一课讲到:一切的发生都是为了成就我们自己,当然这里的成就有好有坏啦!同时,还指出,我们的一切发生10%不能掌控,而90%都是自己造成的。因为这样的道理很难理解和难以被接受,所以,我们的佛教提出了“来世、本世、转世”这样的概念,再加上一系列的因果报应教育,来指导众生慈悲为怀,要行善积德。从心理学来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相对成立的,也就是“我们的一切发生90%是我们自己掌控的”,这其实都是因为你对外在的一切认知、外在在你的心理理解到的反馈,而给你造成的影响,而这就影响到了你的一切行动的发生。不好意思,我的表述很绕口!这其实也是我的一个发生!
《拖延心理学》DAY2,对“掌控感、独立感、心理舒适区、拖延时钟”几个关键词的深层解读,并对人的不同时期对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的感觉进行了分析,让我们理解了拖延背后的心理原因及作用。这里面我看到了自己的很多影子--与时间竞赛、完美主义等。也看到了女儿的影子--弱势权利、规则不废不立等。为什么我们在安排做一些事情时,她表现的不耐烦,被迫地去做呢?专心的作业和玩耍、合理的时间安排这些是必须的,但不能使她是“被迫的”。讲道理太深,作用不明显,昨晚讲了快一小时,虽然感觉她也很理解,但今天也没有很好的执行。我们不能要改变别人而去改变别人,不是每人心里都有一扇只有自己能打开的从里面上锁的门吗?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方式、方法,多沟通交流,改变家人的方式、方法,从而尽可能的影响她做出一些好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