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小食记,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让我不由得去关心平时忽略的小味道。
今天原本想写油条,四大金刚,却似乎在寒冷的早晨更想来写豆浆和豆腐脑,还有豆奶……似乎只有这些才让我心生阵阵暖意。
记忆中,在家乡也有豆浆 豆腐脑,却吃的不多,因为那个时候的早上,不是喝奶子,也就是牛奶,就是吃奶粉麦乳精,难得有机会喝豆浆吧。豆腐脑倒是吃过,也是偶尔在城里的时候,会买上一碗当零食吃,恩,因为够厚,味道也滑溜溜的鲜香可口,加上名字让人感觉很好听,也就喜欢上了。
真正接触他们多的,倒是如今已经生活了快26年的上海,在这座被朋友笑说,早餐太过贫乏的大城市,我倒是常常能够吃到豆浆的,连带着还有甜豆浆咸豆浆之分,豆腐脑到这里就成了豆腐花了,总觉得还是豆腐脑更形象,姑且还叫这个名字吧。
上海人的早餐,其实一点也不享受,要不就是早早起床,打仗一样为家人准备一份自制的早餐,最常见的泡饭,把昨天的饭煮一煮,然后就着咸菜和咸鸭蛋,吃好了,赶紧上学,上班去。因为这一路好像急行军,一个小时路程是常态,两个小时路程也常有。
如今,也有更多人开始懂得早餐的可贵,会提早一天准备好食材,早上做顿丰盛的,各种营养搭配的早餐,有谷物,水果还有鸡蛋,蔬菜等各种。这大多是全职妈妈或者懂得一些营养学的伙伴们准备的。
更常见的,还是早上急匆匆出门,在路边熟悉的早饭店买上一份油条或者锅贴,生煎,再来一碗热腾腾的豆浆,来得及坐在里面吃,来不及就带在地铁上吃。
要品味豆浆的好味道,还是在家吃,或者在店里吃吧。
记得原来常去的那家早餐店,豆浆都用碗来盛,然后把油条头浸透里面,然后举起来大口的嚼,似乎半脆半软的味道特别好,再吸一口被油条收进去的豆浆味道,恩,有点甜有点油酥,很容易让人满足。这一定是加了少许糖的甜豆浆才能刚刚好的吃法。如果是咸豆浆,因为里面已经有油条丁,紫菜,榨菜等作料,就不需要附加什么了。直接当一份厚汤来吃。
大概是因为咸豆浆比较缺少自己加入油条的动作,里面的味道又比较杂,总不是我很喜欢的类型。
豆腐脑呢,也就是豆腐花,偶尔我还是会尝尝的,因为作为汤太厚,作为食物又太薄,所以更适合的还是当零食吃吧,热腾腾滑溜溜,大块的乳白色加上少许鲜酱油的颜色,加上一点点其他的料,煞是好看。吃着也是舒心的。
豆豆豆,还有个什么豆呢?豆汁?都说老北京的豆汁口味很重,绿豆渣发酵后的味道,第一次吃的外地人很难吃的惯,一旦习惯就会爱上它。我是未曾品尝过,下次去一定要试试看。为我的豆式小食加一个内容。
吃过了这些新鲜的豆浆,豆腐脑,还有豆汁,豆奶似乎就显得实在太没有感觉了。因为它更多是工业化的产物,冲泡或者袋装出售的。
可是,在平常的日子,早上急匆匆赶路,最习惯的就是在便利店买上一袋豆奶加上一个馒头一个茶叶蛋,最方便,也还有有些营养的早餐搭配。
而最近在家里,我喜欢冲一杯浓浓的豆奶,伴随夜晚的寒冷,敲打文字或者仅仅是捧着暖暖手,看看片子,上上课!在寒冷的冬日,口中稍有点甜腻,淡淡豆香的豆奶,似乎也是人间美味了。
有时会想,豆类真的很神奇,可以做菜,可以做饮品,还可以做零食。内涵丰富,有丰富的蛋白质还有钙 磷 铁以及不含胆固醇,是特别好的平衡营养的食物,也是素食主义者的最佳选择。
虽然现在常常会听到一些食品安全主义者谈论,油条是洗衣粉发的,黄豆是含有激素的,豆腐是卤水的好,石膏豆腐多吃会增加老年人身体负担。
不过对于我们来说,也不太会吃的过量吧,任何食物都不过量嗜好,换着花样来,也许是应对食品安全带来对美味缺乏信任的一种,不是办法的办法吧。
热腾腾的豆浆,豆腐脑,还有豆奶,在寒冷的冬日,带给我很多很多的温暖。小食,也许就是一种日常相伴的简单离不开,却不容易让人惊艳的食物吧。相比垂涎三尺的大餐,我更爱这些家常的简简单单的小食物,他们和我们的日子直接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