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大城市的生活,相当一部分人都在苦苦挣扎着,就像“北漂”一族,帝都承载着很多人的梦想。
但在帝都待过一段时间后,却发现自己无论如何都融入不到现在的圈子中,其中最重要的一项衡量指标就是:是否有房子。
我们被硬生生的划分为了无房一族,与有房一族隔江而治。
房子成为了我们年轻人心里永远的痛,但我们无可奈何,只能在漂泊多年后,背起行囊回到老家。
但我们在坐上回老家的列车的那一刻是否曾想过,我们的选择是否是对的?
一个人之所以纠结一件事,是因为他有多个选择,试问如果只有一个选择的话,你还会纠结吗?
当我们做出回老家的决定时是否想过,现在的我们还有选择的权利,而我们的子孙可能将不再有选择了。
这里有一组数据是这样:
2013年,中国的劳动力总量不在增加了。
2014年,离开家乡寻求发展的人数不再增加了。
2025到2030年,中国的总人口不再增加了。
由此可见,中国自1978年开始长达40年的改革开放阶段的人口红利即将步入尾声。
这意味着中国在可预见的未来,经济增速将会放缓,不再会有之前的高速发展,而高速发展的经济需要有足够多的年轻劳动力持续生产,并且有足够多的有钱人持续消费,这样才能达到供求两旺,实现经济腾飞繁荣。
有句话说的好,物以稀为贵。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正是劳动力人口红利大显身手的时候,这个时候,房子,车子,衣服等等什么都值钱,就是人最不值钱。
而到了劳动力人口衰退期时,以前盖好的房子没人住怎么办?新开的公司招不到人怎么办?新开的商场没人逛怎么办?
从这时候开始,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的优势就显露出来了。
大家都知道虹吸效应,应用到城市间的人口流动上,有个很形象的比喻就是“抽血”,也就是说一个生命垂危的老人的身体机能决定了,想要维系生命的办法只能是尽量优先供应大脑以及心脏的血量,至于其他部分,在这里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而大脑和心脏就可以比喻为当今中国的帝都和魔都,大家可以想象的到,如果在中国经济整体疲软的状态下,想要保证京沪两地的繁荣,势必需要大量的年轻劳动力人口,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的抽血中小城市,而中小城市不断的抽血农村,这样马太效应显现,大的越大,小的越小,强的越强,弱的越弱。
另一方面,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每个人都向往着美好的生活,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会流入大城市,这样在大城市,生产力与消费力达到平衡,经济开始繁荣,而后资本进来,提供更多高收入的岗位,更多的中小城市及农村的劳动力涌入,就能形成良性循环。
反之,没有任何资源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城市的人口和资本大量外流,无法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形成恶性循环。
结果,东北,西部,中小城市,特别是农村,将不再有未来。
可以遇见到的是,全国大部分城市都将呈现出人口流失状况,人口吸纳大户依然是北上广深四座城市,其次是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代表的其他东南部沿海发达城市和部分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
我们将以上城市进一步分为四组:
1
一线城市——北上广深;
2
准一线城市——天津、重庆、沈阳、成都、武汉、南京、西安、杭州、青岛、郑州、厦门等11座国家认定的中心城市;
3
强二线城市——大连、宁波、苏州、无锡、济南、佛山、东莞、福州、长沙、温州、泉州、合肥、太原、南宁、长春、哈尔滨、石家庄、昆明、贵阳、南昌等20座城市。
4
弱二线城市——除以上城市之外的省会城市。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之间犹豫徘徊。
选择大城市意味着精彩,也意味着辛苦拼搏,选择小城市意味着平淡,也意味着轻松惬意,这本是价值观的偏好,没有什么是非对错。
但在这个时代,如果你选择回乡,那你或许能在一个生活相对安逸平静的小城里幸福地过完一生,但这也意味着,你的下一代和再下一代,注定将不再像你一样有选择Easy模式的机会。
20多年后,当你在一座小城市或者农村,望着背起行囊去往大城市打拼的你孩子的背影,我想你能做的只有叹息,回想起的确是你在20多年前所做出的那个决定。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公平,你没有吃的苦,没有遭的罪,终将由你的子孙代为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