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乔平
拿到一本书,从头开始一字一句踏踏实实把它读完,这是很多人的读书方式。然而,这样做的结果是:一本书一两个月都读不完,即使读完了,再过二个月根本不记得书里说了什么。
“我读书太慢,一读书就打瞌睡”
“我读完一本书,为什么像没读过一样?”
“我很想读书,可就是提不起兴趣来”……
-----身边的朋友们如是说。
那么,我们拿到一本书,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样才能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以致用呢?也许《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可以帮到你。
这本书的作者大岩俊之,日本Role Job的法人、研讨会培训指导。他在创业的道路上,发现“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于是向来不喜欢读书的他开始尝试一年阅读300本以上的书籍,但因没有掌握阅读方法,吃了不少苦头,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他积极参加读书研讨会,不断反复实践,通过读书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实用性阅读指南》便是大岩俊之的读书经验总结。在书中,大岩俊之慷慨地与我们分享了读书前该做些什么准备,才能使阅读更有效?读书中该如何去理解、思考和记忆,才能更好地吸收和消化书中的内容?读书后又该怎样将书中的知识付诸行动,使之转化为能力。
01.读书前的准备
我们都非常忙碌,选择一本书来读肯定会有目的,如想学某个技能、想学某种思维、想模仿某种方法等等,当然也不排除消遣性阅读,如读小说,这基本不在此书讨论范畴。那么,有目的的阅读应该做哪些读书前的准备呢?
首先是确定阅读目的。所谓“目的”是指我们内心想要实现的愿景和想法,比如我们想要学吉他、学绘画,想要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想要学会理财、投资,想要实现财务自由等等。愿景和想法不清晰,是因为对此不够了解,而读书就是通过借鉴别人的经验提高对愿景和想法的认识。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读几本有关的书籍,了解一下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做到的。这样,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不需要从头到尾每个字都读,只需要读与目的相关的内容,与目的无关的信息一扫而过。这可以大大提高阅读的效率,让自己读到更多的书。
其次是找到书中的重点和核心,有侧重的去阅读。大岩俊之在书中提到:一本书真正重要的只有20%,而这20%中对目标有用的,也只有20%,因此只需要读4%(20%x20%)就足够了。如何从书中找到这4%,这是个技术活儿。
首先,序言、目录和后记不容忽视,序言会介绍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精华;目录可以让你了解书的整体骨架,找出哪些章节与目的相关,确定为阅读重点;后记往往是作者的总结性发言,可以帮助我们再次回顾这本书的全貌。其次,在阅读内容时,细读各章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以及每一段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这些地方是要点最集中的地方。
02.读书时做什么?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书读到某个部分时,感觉精神振奋,脑袋里迸发出很多想法,可是书读完后,兴奋点和想法又全没了,这就是典型的精神自嗨。那么,读书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留住知识点,学以致用呢?
首先是做读书笔记。为了写出读书笔记,就必须充分理解书中的内容,这能促使你反复阅读和思考,这本身也是一个加强理解和记忆的过程。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很多,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习惯,用划线、记号、括号、折书角,或是摘抄、罗列重点、记录感想、分析书的结构等,都是帮助记忆的好方法,作者强调做这些不要怕把书弄脏,这个代价是值得的。
其次是做思维导图。这也是作者最推崇的模式,思维导图可以用图形来表达发散思维,通过放射性思考的方式来整理思路,能够提高构思的水平,加强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作者介绍了三个维度制作一本书的思维导图的方法:
方法一:从读书目标出发。内容主要包括书籍的信息、阅读目的、根据阅读目的寻找到的答案、总结和感悟。
方法二:从书本结构出发。顺序总结一本书的整体结构:章节、标题、小标题。选择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看到思维导图就能回想起一本书的主要内容。
方法三:从自己整理的要点出发。读书是为了摘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把自己总结的重点整理出来,一看到思维导图就能找到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
最后是带着感情阅读。大岩俊之在书中提到:“人在感叹或是惊讶时所产生的情绪波动,大脑会记得特别牢。”比如我们平时的所见、所闻、品尝时的感官信息,以及高兴、欢乐、痛苦、后悔等喜怒哀乐的情感信息,都会比其他事情记忆深刻。这是因为人在情绪波动时,海马体会接受收到一个口令,认为这是个重要信息,需要将这个记忆储存起来。
03.读书后怎么做?
读完一本书,掌握其中的知识,去尝试去反复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最终内化成自己的能力,这才是读书的真正目的,因此实现知识转化是这本书的一个重点。
首先是把读书目的转化成具体的目标。 “目的”是一些抽象的愿景和模糊的想法,而“目标”则要具体描述要做什么,并且看到它我们就知道怎么去做,相当于目标是行动的指挥官。具体的可以按照“要做什么事?”“什么时间做?““达到什么程度?”这三个内容设定目标。作者推荐使用SMART原则,把模糊的想法转化成具体的目标,帮助我们明确行动方向。
其次是找到达成目标的有效方法。作者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给出来一系列的方法,如想象自己达成目标的样子,激发动力; 如果达成目标是100%,目前你在百分之几?小步前进,每次进步10%;罗列5项以上,可达成这10%的具体行动;选择其中一项最想做的事;将行动告知他人或公之于众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自觉地当起了自己的教练,不断告诉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只要坚持做下去,目标就会越来越近。
最后是行动。制定了目标,找到了方法,最重要的就是行动了。这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我们经常会忘记去做,或者找各种理由不去做。作者说:"人是个害怕失败,容易止步不前的动物"。很多人存在“读了书却用不上”的困扰,原因在于读书是输入,只有输入没有输出,就像人吃多了不运动,我们的大脑只会越来越迟钝。如果我们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设为读书目的,努力去克服懒惰的天性,不断在大脑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这样,遇到问题时就无需再浪费时间翻阅笔记了,而是靠大脑快速反应,身体无意识行动起来。这样的反复实践,就可以把读到的知识转变成能力了。
04.读书可以对人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实用性阅读指南》最后,大岩俊之为了能让读者充分理解,用一个章节的篇幅举了5个完全不同的例子,并将自己的所有努力,从阅读、记忆、到采取行动一一详述。对读者而言,这既是前文回顾,也是思维启发,可谓将“实用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有点跃跃欲试了?
其实,《实用性阅读指南》是一本非常薄的小册子,仅5章内容共160页7.2万字,从设定读书目标,运用读书笔记、思维导图等方法梳理知识要点,参考SMART原则明确目标并行动起来,一步步告诉我们如何把知识转变成能力。
我是用2小时完成了全书阅读和思维导图。如果你想马上提高阅读能力,又不想耗费太多时间,可以首选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