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去参加了行动派举办的世界阅读者大会。嘉宾阵容很强大,不过我涉猎窄,居然一个都不认识。
那么为什么要去呢?毕竟周末带娃任务不轻。原因有二:一来最近阅读兴趣浓厚,想去见识一下阅读者大会,更何况是世界级的。二来对举办方有点好奇,第一次听到行动派这个名称,是去年,在一稼的公众号文章里,一稼是一位人生规划师,看过她的《美好人生运营指南》,名字听上去很鸡汤,事实上有很多干货。看,世界就是这么奇妙,你会因为A去认识B,因为B又去认识C......
带着好奇心去参加了大会,当然,结果是不虚此行。
排队进场的时候,听到很多人是从外地赶过来的,估计比我知道嘉宾的份量吧。坐在第三排,等大会正式开始的时候,我回头一看,1500人的会场居然坐的满满的。散场的时候,我再次回头看,依然是满满的。这种场景有点惊到我,4个半小时,居然没有人离场?只能说明会议的内容是吸引人的,大家自愿不离去。
1很多矛盾的东西,没有对错,只有适合
大会的重头戏就是6位嘉宾关于阅读的分享,而他们中有人推崇慢读书,有人推崇快读书。
嘉宾岸见一郎(《被讨厌的勇气》的作者)甚至有8年读一本书的经历,嘉宾保罗(photoreading创始人)介绍了用photoreading方法去快翻书。
慢读书,相信我们比较熟悉,是常翻常新,是细嚼慢咽,是精读深读。而快读书,现场风趣分享的保罗成功的给很多现场听众种了草,关于photoreading的草,包括我。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习惯,快和慢,取决于你是什么性格的人,看的是什么样的书,以及你对这本书的期待是什么。没有标准答案,只有适合。
2阅读+,N个模式,无限可能
行动派有意请了6位不同领域的嘉宾,分别是阅读+脑科学,阅读+心理学,阅读+生活美学,阅读+人生创意,阅读+国际交流,阅读+创新设计。
原来有这么多的模式,应该还有不止这6种的模式,阅读不只是读书。
阅读让有的人成名,让有的人致富,让有的人认识了自己,让有的人帮助了无数人......
嘉宾李欣频是著名文案天后,她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示了阅读的超能力。高三时候老师告诉原本想出家的她,出家要四点起床,而且没肉吃,于是她果断选择去参加高考。荒废了高一高二,完全看不懂教科书,成绩连续两年全班倒数第一的她,只能利用自己的阅读经验,开始边看教材边写笔记,把教科书变成自己能看懂的笔记,然后每个月的月考以提高100分的成绩上升,最后高考全班第一。此外,从小到大的阅读,让她体验了无数遍死,无数遍重生,感觉比别人多活了几辈子。
岸见一郎有一次病的很严重,那时他想我能留在这世上什么呢。他想到了写书,人没了,书可以流传下去。于是在病床上开始写作,边阅读边创作。最后,书写了,人也留下了,也让我们有机会看到《被讨厌的勇气》这本热销书。他坦言,是阅读和创作挽回了生命。
香港大学特聘创新学教授刘恭甫结合自己的亲身创业经历来分享,是阅读让他走上原公司的小讲台,反响出乎意料的好,然后经过他的创新设计,深耕细作,开始走上一个个大讲台,最终走上国际讲台。
3学习,行动,分享
行动派的核心理念是:学习,行动,分享。
参加这次大会,于我来说,就是一次学习。第二天一上班,马上在单位的小团队里进行了分享,10分钟列了分享提纲,分享了45分钟,从未有哪次分享的准备工作是这么短,但效果并不差,小伙伴们有触动、有思考,并且马上付诸行动。分享即输出,不仅是利他,也利己,是个能双赢的好东东。
刘恭甫老师提到一个观点,坚持一件小事100天,立下flag,请人监督,或者建群互督,100天后奖励自己,也许事情会发生你想象不到的变化,收获远不止当初立下的flag。
这个好启动,马上在小团队里倡议,期待100天后的变化。这件事,你可以和自己约定,和家人约定,和朋友约定,也就是说100天里你可以立下不同方面的flag。我们已经开始期待下一个100天的目标了,先完成当下。
对我触动最大的是,李欣频关于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说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搜集市面上你能找到的,这个领域的全部的书,古今中外。通读,边看边写,积累一定的量后,再打开下一本书前,看书名就想象如果你来写这本书,会怎么写,这部分其实就是你的创作。然后再打开书,看看作者和你的异同。所以,她说她做文案、创意一点都辛苦,因为她时常就在创作。
原来还有人是这样在阅读的!
求人不如求己,哪方面最好奇、最感兴趣、最困惑,让阅读来解惑,让自己成为某方面的专家,想想就燃。
最后的最后,想提一个小问题:作为一个二道贩子,不知道我的分享,有没有让你有行动的迫切?
(如果喜欢作者,欢迎关注公众号:里里记事本)
————————————
往期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