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很多媒体人出书,从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新闻主编朱炎写的《世界到底怎么了》,到前央视记者柴静的《看见》,再到《南方人文周刊》采访总监卫毅的这本《寻找桃花源》。在我看来,这三本书都是一种风格,都是作者以自己本身的工作经历为蓝本,扩展了我们在电视或杂志上没能完全呈现的内容,或是当时很火的新闻事件的后续。
如果不看《寻找桃花源》的内容,单看这本书的封面你一定会想到初中语文课本里的那篇《桃花源记》,翻开这本书你就会发现这本书书写的是一个80后眼中的世界和历史。以前说80一代,好像是在说那些没长大的孩子,而今80后已经大多人到中年,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历史。如果一个人想把一些事记得更久,写下来是最好的方式之一吧!
在《寻找桃花运》这本书中,以作者外公外婆的墓找不到为开头,介绍了作者家族到广西的渊源,而这渊源也贯穿整本书,也成为支撑这本书的一条线。《寻找桃花源》记述的作者这些年采访过的人,也有这些年受访者的变化。作者采访的人有大人物也有小人物,我们能从作者的描述中感受到世间冷暖,也能感觉到世态变迁。
在《寻找桃花运》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汶川地震后普通后近十年来生活的变化,也可以从一个老故宫工作者口中了解那些我们未曾经历的历史和过去;也许你曾读过《天南》和《V-ECO》,但你也许不会知道这两本书的主编正在安徽黟县碧山村里的一个徽派老宅里执行自己参与发起的“碧山共同体”的计划。
在《寻找桃花运》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汶川地震后普通后近十年来生活的变化,也可以从一个老故宫工作者口中了解那些我们未曾经历的历史和过去;也许你曾读过《天南》和《V-ECO》,但你也许不会知道这两本书的主编正在安徽黟县碧山村里的一个徽派老宅里执行自己参与发起的“碧山共同体”的计划。
如果你满腹情怀,这本书一定会有一个点使你眼角湿润;如果你想开拓眼界,这本书一定会让你有所斩获。借由别人的眼睛看世界可能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寻找桃花运》可能会帮你找到你心中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