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跑步10公里,阳光明媚,树底下的花儿开得正好。
围绕着湖边的小路遇见越来越多的人,看得出人们逐渐注重养生和锻炼,只不过奔跑、快走的中老年居多,年青的反倒没见几个。
也许只有在经过许多世事、上了年纪才知道最重要的是什么,没有健康,即使拥有一切也没用。
但能在年轻拼事业的同时,还能注重锻炼身体是再好不过的了。因为锻炼的好处不止是强身健体,还让人精力旺盛、思维敏捷,判断力增强。
奥巴马在百忙工作中,不忘打高尔夫锻炼健身,普京时不时驾驶飞机在蓝天翱翔,特朗普凭着健康的体魄70岁还能参与竞争当选为美国总统,甚至现在还一心想着要连任。
而我泱泱大国,70岁已经是退休多年的老人,每月领退休金,带孙儿,享受含饴之乐,与他国还在矍铄工作70岁的“壮年人”形成鲜明对比。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是我顶佩服的作家兼跑者。虽然没看过他几本书,比如那本在世界五十多个国家畅销的《挪威的森林》,我也只是如雷贯耳,并没读过。不过看了金城武、梁朝伟合演的电影《重庆森林》,不知是否雷同。
在我刚开始尝试跑步时,碰巧看到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都谈些什么》这本书,于是毫不犹豫地买下,读了三遍。
我想村上春树之所以写《当我谈跑步时,我都谈些什么》,是做为一个作家在跑步很多年,参加过很多次马拉松以后,如果不写写跑步,自己都会憋得慌。
因为在村上心里,跑步已成为像刷牙一样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了。而读这本书使我爱上马拉松的同时也喜欢上了读书。
特别佩服村上边写作边跑马拉松的经历,暗中给自己也定了目标,要边跑步、边读书、边写作、边跑马拉松,就这样地老天荒。
村上春树在书中说:“从没跑过长跑的人,如果能在一年内完成马拉松,不是人,是神。”总想着这句话是不是他在自夸,因为村上刚好在跑步一年后就去参加马拉松并跑完了全程,只差那么一点点就成了他自己说的“神”。
而我在跑步一年后还只能跑半马,两年后的今天也没进步,还是只能跑半马。不得不接受着全马朋友面带善意的嘲笑,因为半马与全马距离相差太远,所谓“半马不是马!”
村上还说他“写小说的许多构思都是在清晨跑步的路上得来的。”我时常也希望在跑步时会有什么新鲜想法不断从脑瓜里蹦出来,虽然我一路跑一路听的是葫芦丝曲,而村上听的是摇滚。
村上在二十九岁那年冒出写小说的想法时,有种被天上什么物体掉下来砸中的感觉,情况类似于我们佛教说的“开窍”吧!就这么,在那一天,村上被释放出了写作才能,写作源泉从此被打开,至今也未枯萎。
很羡慕他的创作灵感源源不绝,不是每个作家都这么幸运,因为这世上有许多出了一本书便才思枯竭再也创作不出第二本书消失在文坛的人。
村上在他另一本散文集中说过,在日本只要是读过书的人,拿起笔都能写小说;詹姆斯.斯科特.贝尔在《这样写出好故事》一书中也说道:在纽约,人人都能写剧本。
而我周围却不乏有许多接受过大学教育但写一份报告或自我介绍也难以下笔的人,别说小说了。只能说,教育体制的不同,培养出来的人,才能也不同。我国学生的数理化就比他们要好得多。
去年,村上在70高龄又推出新作《刺杀骑士团长》,据说描写有日本与中国的战争,村上就此书表明他站在中国人民和正义的一方。书很畅销,只是遗憾还没看。
说起来,我目前更喜欢读的是致用类书籍或名人传记。对正在读各类杂书的的我,知道小说纯属虚构,主人公名字是作者七拼八凑得来,情节也只是作者脑袋中的想象,倒没有兴趣去看了。
不过等以后,还是要把所有名著全看一遍的,甚至要多看几遍。比如《红楼梦》,撇开故事情节,书里涉及的知识非常多,人物描写、诗、画、服装、甚至烹饪与颜色都有许多可借鉴和研究之处,堪比古代的百科全书。
呕心沥血写出《红楼梦》的曹雪芹真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古今中外也有许多像他一样的天才作家,恐怕只有跳出书中故事去看作者,才更能领略其中的韵味和作者的情结吧!
总之,当跑步与读书成为你越来越长久的朋友时,它们是不会辜负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