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的时候习惯带着个耳机听百家讲坛,正好是毛佩琦主讲郑和下西洋600年祭,开宗明义,就给了郑和一顶大帽子,称之为和平使者,不禁让人哑然失笑。
郑和,就是俗称的三宝太监,明成祖时代,他奉命率人通使西洋,足迹遍及三十多个国家,客观上讲,对发展中国的航海技术、传播中华文明起到了积极作用,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可谓在中国家喻户晓,但要称之为和平使者,则言过其实了。郑和本人虽然是个太监,但在战场上立过不少战功,本身就算得上是个武将,他率领的下西洋将卒人数高达近三万人,有这么规模庞大的和平使者吗?摆明了你不服气,我就要胖揍你的架势。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按明史记载,“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第一目的是找找那个不知所踪的被叔叔赶下王位的朱允文的下落,以防有一天卷土重来,第二目的是向海外展示大明的兵强马壮,从此心悦诚服,岁岁来朝,不敢生叛逆之心。换句话说,你如果老老实实承认我是天下共主,接受大明的文化价值观,那么,郑和就是和平使者,带来的不仅是和平,还有大量金银财宝的赏赐,如果你头皮硬,不愿意买大明王朝的帐,那么,郑和带来的近三万人也不是吃素的。要知道,当时的西洋各国都是些小国,整个国家的人口可能也就那么几万人,军事技术方面也大为落后。真要打起来,恐怕是不堪一击的。
郑和的和平使命会很顺利吗?不可能的。你要是个国王,平时已经习惯在自己家里称王称霸,不仅在国内欺男霸女,还可以对邻国指手画脚,这时,突然跑来个人,自称是你的老大,还要当你的家,你会买帐吗?冲突在所难免。只是当时西洋这些小国军事实力实在不能和久经战阵的成祖大军抗衡,反抗就成了以卵击石。于是,这些好端端的国王,由于对郑和同志的和平使命没有充分理解,就被郑和派兵擒拿,不远万里带回帝都,献俘于朝。倒霉的,就被成祖一刀咔嚓,运气好点的,被赦免后放了,就当是来我大明观光旅游,接受再教育的,回去以后自然就聪明多了。
所以,郑和的七下西洋,虽然秉承的是“厚往薄来”的政策,赏赐得多,索取得少,但更为重要的是传播的大明的文化价值观,如果你不接受甚至试图反抗,和平使者立马可以变成讨伐大军。
纵观世界历史,军队和战争往往是传播价值观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美国价值观遍及全球的传播,跟二战后美国大兵在全球各个战场是出没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国家层面上讲利己主义和民族主义,有的时候可能反而是普世价值,加那种不符合实际的大帽子,反而让人觉得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