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王林波老师的《听王林波老师上统编语文课》之心得
(一)今天早上读王林波老师的《对比中品味用词,想象中感悟诗情》时,让我最受益的一个点是,王老师引导学生的朗读。我简称其为“六读加一背”,真的学到了,学会了。
王老师“六读加一背”的引导语分别是:
1.同学们,我们现在重点来看前两行诗,读这两行诗简直就像欣赏一幅画一样,你们会看到很多颜色。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让大家也看到其中写到的颜色?
2.真好。你的朗读让我们关注到了颜色。这两行诗中还有景物呢,谁能让我们感受一下?
3.不错,现在我们看到了颜色,看到了景物,如果这次我特别想让大家了解的是数量,可以怎么读?
4.真好。咱们看着图,这次在读的时候可以用手指着图画,你们会发现作者在观察的时候是有顺序的。
5.对,你们看,作者的观察特别有顺序,我们再来读一读。
同学们,作者真厉害,短短的两行诗,既写到了颜色、景物,还写到了数量,唯一可惜的是缺了点图画不太好表现的内容。你们看这两个黄鹂,它们不可能一直乖乖地站在树枝上,它们有可能会干什么?(语言表达训练点,让学生发挥想象来说一说)
6.这样的情景多有意思啊,就想着这样的画面,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7.同学们都背过了吧。闭上眼睛,想象着画面,我们来背一遍。
我的感悟:
这一节内容——想象情景,朗读中感受画面之美。王老师的“六读加一背”真的令我佩服啊。原来在古诗教学中,朗读竟然可以如此引导学生。虽然,我只是掌握了一个朗读的方法,但是通过今天的朗读,让我对古诗的朗读教学有了更多的灵感,在心里也有了古诗教学的原则,至少是“六读加一背”。至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这真的需要技巧来引导,也需要教育智慧来巧妙设计。如果觉得自己无计可施,一定是读书太少了,真的太少了。王老师的书中还是有无限的妙招的,这让我在读书中越读越有信心,越读越有读下去的毅力和信念。
人到中年,再不能拖了,再也不能拖下去了。趁假期,趁现在,努力读书,努力备课,努力行动起来,要离自己的目标近一点,再近一点。要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唯有行动,唯有动起来,才可能会让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加油吧,亲爱的自己!唯有努力是我现在唯一的选择。
(二)引发认知冲突,体会数字的妙用
王老师的两个关于“数字拓展点”的教学设计,令人佩服。王老师的引导语是这样的:
1.杜甫特别厉害,我查到的资料介绍说,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他及他的作品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保留至今的诗约有1500首。我觉得杜甫数学也特别好,不信你们再读读这首诗,每一行都有数字,发现了吗?(两个、一行、千秋雪、万里船)
我发现杜甫不只是数学好,视力也很好。“万里船”,一万里都能看得清楚。杜甫在成都都写的这首诗,可是诗中所讲到的东吴是现在江苏、浙江一带,距离成都何止是万里,他怎么能看到那么远的地方呢?
我明白了,这里的“千”“万”并不是一个很确定的数字,只是在表示数量之多。像这样的写法其实不只是杜甫的这首诗里有,很多诗人的诗句中都有,谁能说说自己积累到的相关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轻舟已过万重山、危楼高百尺、白发三千丈)
2.不仅诗句中会用到这样的方法,很多四字词语或者陈玉忠也会用到这样的方法,谁有这方面的积累?(千山万水、千门万户、千言万语)
我的感悟:这既是语言训练点的实践,又是语言积累的实践。在教学古诗的过程中,拓展诗句也是一大语言积累点,如何拓展,这需要长期学习和巧妙设计来实现。
(三)学习一首诗,积累一类诗
出示《绝句》的草书作品。
出示另外两首《绝句》,读一读。课后搜集跟咕咚的杜甫或者其他诗人写的《绝句》,去读一读,感受他们的节奏和韵律。
(四)李斩棘总评:
新课标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准绳。王林波老师整节课中处处体现课标要求、理念及教学建议。如:课标对低年级古诗文教学提出了“第一学段,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背诵优秀诗文50篇”的要求。(分析王老师在第一环节如何引导,如何实现?分析王老师在第三环节又是如何实现?这一问题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静态的文字顿时充满灵动,进而学生感受到了诗文的魅力。)
我的感悟:我的整节课处处体现课标要求、理念、及教学建议。如:什么理论+举例两个课中的教学设计+加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