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明礼
作为三四十年前从乡村走过来的人,一般都有看露天电影的经历。每逢演电影,全村男女老少齐出动,那人头攒动的场面,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可全村一块看电视的场景,却不一定人人都经历过。
电视,在上世纪80年代初左右才进入乡村。1981年,俺们村托人从北京买回台3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这在当时可不多见。那时,周边的村,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几乎还没有电视机。因此,全村人都把它当成宝贝。村里刨了棵杨树,给电视机做了个双开门的木箱子,专门安排街心的一户老贫农保管,在他家门口砌了个半人来高的水泥台儿。电视机白天在箱子里锁着,晚上才从他家抬出来,由他打开箱子,接通电源,负责开电视、调画面和音量。看完了,再抬回去锁好。
那会儿,电视就一个中央台。新闻、电影、戏剧、曲艺、电视剧、体育比赛……播什么看什么。吃过晚饭,先是孩子们早早地来了,有的给家人占地方,有的不为看电视,就图个人多热闹,在这疯玩打闹。紧跟着来的是上岁数的老人,一来为了看几眼电视,更主要的还是照看孙儿,往往一看预告没有唱戏的节目,也就回家睡觉去了。一家之主们,大多要把家里收拾停当、把猪喂上才来看电视。
虽说我们村只有800来号人,可每晚聚在这儿的,少说也有三四百口。夏天摇着蒲扇,冬天披着大衣,除非风雪雷雨,若不来看电视,人人都觉得没抓没挠。每天晚上,都要等荧光屏上出现“再见”俩字,然后哗地一下变成了一片“雪花”,人们才恋恋不舍地散去。一路走一路学着电视里的台词,哼着电视里的歌曲儿。那热闹劲,比看电影、看大戏不差分毫。
村里有了电视,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给平淡的日子增添了许多欢乐。然而,渐渐地,人们似乎不光把这里当成了欣赏电视节目的场所,更当成了一个欢聚场、游乐场、交际场。孩子们在外围疯跑着,大人们有滋有味地看着电视,有的对节目品头论足,有的说着些家长里短。而一些未婚男女,则专门挑后头站,佯装来看电视,背地里却在偷偷递纸条……那些电视里的爱情故事,竟演绎成了现实。
然而,短短几年光景,电视机便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渐渐,村里到街上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了。全村人一块看电视的欢乐场景,像一场短暂的烟花,很快便在岁月的云烟中飘散,只留下一场美好的回忆……
致读者:如果您比较喜欢这篇文章,请帮忙转发、点赞、收藏……
点关注,更丰富,您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