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从来不喜欢立计划的人,除了出发旅行前,会立一张必带用品的清单,其他时间我都相信计划赶不上变化,可能这就是懒癌晚期常找的理由吧。
2017年对我来说是特别的一年,因为我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二个本命年。回望过去的二十四个年头,有遗憾、有满足,最感触的还是青春易逝。时间从来不会因为你有多留恋,就慢一点。我始终认为三十岁是一个界限,三十岁前是最美好的年华,似乎过了三十岁,一切都不会有那么精彩,那么生机盎然了,我们开始走向衰老。但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他们真正开始精彩的年纪是在三十岁以后的,这不过是我没有足够的底气罢了。
去年二月,情人节的前一天,我结束了一段两年的恋情。我从来没有这么理智的做过一个决定,分开的理由不是不爱了,是太爱了,所以就让它停止在最美的时候吧。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很自信的认为世界上没有自己战胜不了的困难。可是摆在眼前的事实会告诉你,还是太年轻,有太多事不是努力就可以改变的,与其最终碰得头破血流,惨败而归,不如现在就放弃,至少回忆里是没有痛苦的。
年轻最好的是什么呢?是跌倒后可以很快的爬起来,因为需要顾虑的事情太少了,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问问自己的心就好了。于是我换了个工作,换了个城市,生活似乎又回到原点了。除了不小心翻开的回忆,过去的一切就像没有发生过,但似乎一切又都发生过,因为我的心态变了。
去年我给自己定了个计划,一周一书,坚持了几个月就因为忙其他的事搁浅了。后来就变成书常常买,却不常常读,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我差不多用了一个月。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我真的那么忙,其实也不是,只是一个习惯的建立需要无数次强迫自己,需要雷打不动的执行力。
简书这个平台我接触挺久了,刚开始喜欢在这里看一些文章,但是看多了又觉得千篇一律,还是看书更能找到直击灵魂的东西。后来简书用户越来越多,慢慢有了签约作者,但大多数签约作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写各种干货文居多,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大家都希望用最短时间学会足够多的东西,再将他转化为经济效益。所以各类干货文非常的受欢迎,这也没有什么不对,一个时代的全貌会反映在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也曾经在简书上更新过两三篇文章,比起大神们的文章,我的文章似乎就像小学生作文一样,没有亮点,不懂排版,不懂如何立故事架构,不懂立意,不懂引据论点,所以看的人寥寥无几。我也不在乎,我更想把简书当成我记录某个时刻所感所想的平台,多年后我可以再回顾,我某个时刻的想法是怎样的,这些年我又有哪些成长。
迈入2018年,我突然觉得该给自己立些计划了,时间是不等人的,如何在相同的人生长度活出不一样的人生宽度,我想这是我决定立计划最大的原因。未来的一年,第一个计划:继续坚持一周一书的习惯,并且写一篇该书的书评;第二个计划:出国旅行一次,布拉格、日本或者别的什么地方;第三个计划:拿到该拿的资质证书,工作之余再找一份兼职;第四个计划:继续健身,让体重恢复到过去;第五个计划:继续报班学习古筝;第六个计划:重拾英语。
等到明年的这个时候再来看自己实现了多少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