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也好,感情也罢,都早早地蕴含在世界之中,我不过是将他们捡拾和收集起来,然后捧在手心,展示给观众。——是枝裕和
在这个每个人都很着急奔跑的时代,
他却慢下来挖掘细小而又柔软的事物。
有人说:我们总会记住一部是枝裕和的电影。
就像面对夕阳即将被夜色所吞没,小孩子总是自然而然地撒腿奔跑,虽然并没有什么可着急的。
《小偷家族》上映了,这个连家庭成员都是东拼西凑来的后天“家庭”,却让陪跑多年的是枝裕和终在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上登顶夺魁,其实真的要说,是枝还是那个是枝,即便生活一地鸡毛,也要充满活力去生活的那种味道依旧可以在《小偷家族》里的前70分钟里看到。
只是这次有些不一样的地方是,以前的是枝喜欢把残酷包裹在蜜饯里,而这次,他连蜜饯里也要心狠地放毒。
让是枝裕和捧起金棕榈的后50分钟里,导演抛出了“生下孩子的就一定是父母吗”这个问题,其实也就是在探讨家人的定义,是血缘决定的,还是后天的陪伴决定的?还是什么别的东西?
肯定有人会觉得这种朝夕相处的依偎才是真正的“家人的羁绊”。可在,一切都是残酷的。他们心意相通的瞬间,或许只是处于长期缺乏亲情而产生的一种恍惚易碎的美好错觉。他们拼命维系的这段名为“家人”的关系中,爱的根基少得可怜,更多的是一些用来填补残破心灵的依恋:
奶奶收养这一大家子是因为自己风烛残年,希望能得到最后一程的温情;爸爸是典型的好吃懒做之徒,有个遮风避雨的栖身之所便赖着不想走;无法生育的妈妈坚持收养捡来的女儿,可能只是为了弥补一种无法为人母的缺憾;妹妹亚纪投奔奶奶,也只是在原生家庭中过分缺爱;两个孩子年幼就被遗弃,由这样一群陌生的爸爸、妈妈、奶奶来照拂,也是他们当下的最优选择。
就很遗憾,看似所有因为爱才有的举动,其实不过是当下当事人可以选择的最优解罢了。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那个总说着人生路上总有一点来不及的是枝裕和,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为我们埋下他精心准备的温柔陷阱后,在我们扬起嘴角的那一瞬间,开了枪。
“或许是在母亲离世后吧。”我猜是枝裕导演会这么说,如果他被人这么问起的话。
当年他原先的计划是《花之武者》拍好之后拍《空气人偶》,但就在《空气人偶》剧本角色设定都已经完成的时候,【母亲去世了】。
珍惜有时是高过人性的克制与理智,有时却不过是马后炮的自我警醒。在日后大大小小的采访里,是枝不止一次地表达过对母亲生前未能陪伴的遗憾,也是这些遗憾让他如同孩子般任性地决定先拍《步履不停》,不完成这部怀念母亲的电影就无法继续工作。
每每看到电影里阿部宽和树木希林走在街道上的背影,仿佛都能看见无数个日夜里是枝熬的发红的眼眸里满是和母亲一起吃的最后一顿饭。
有很多事只有亲历过后才可以谱写最真实的情节,是枝裕和一次又一次打动人的,总是不圆满,总是错过与缺憾。而拍出那些难以承受之憾的是枝裕和,归根到底,是在为自己寻找泄洪之口。他把自己所有的遗憾、身为儿子的失败与悔恨藏在配乐里,藏在故事和台词里……
是枝和母亲的最后一顿饭,是在新宿吃的。“肉好小块呢。”、“很贵喔”母亲边吃边抱怨,不过还是一口气吃完了她最爱的寿喜烧。临别时,母亲很开心地边挥着手对是枝说“那我走了”。
“我只是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许多事情已经在水面下悄悄酝酿。但即便如此,我却故意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直到我真的搞清楚的时候,我的人生已经往后翻了好几页,再也无法回头挽救什么。”看着母亲的背影,是枝突然一股无来由的不安。他冥冥中在想“这不会是最后一起吃饭吧?”
他站在人行道上看着母亲的背影,直到她消失在南口剪票的人群之中。
事实证明,人类的许多冥冥之中不过是对必然发生的事情的一次警钟,而我们却总习惯当成自己的多想而忽略了。
“我很遗憾,我很后悔,我感到抱歉...”这些看似失败的词语成了母亲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说过最多的话,现在想来,是枝先生真的是一点儿也不酷呢。
是枝的母亲病重的时候,他去医院陪侍,每天都有护士小姐来换药打针,母亲会不住地道谢。但护士走后,母亲却总要哭起来抱怨几句:水平真差,前几天的护士比她好多了。
虽然在是枝的口中,母亲常常以一个老小孩的形象出现:任性、傲娇、孩子气让人不由得想象出许多是枝逗母亲笑的画面,但事实上,因为父亲的无能,是枝母亲一直以来又当父亲又当母亲,过多的操劳也让是枝的母亲晚年顽疾缠身。
在纪念母亲的《步履不停》中,是枝目的不在描写母亲迈向死亡的过程,而是撷取生命的一瞬,在那一瞬间试着将家族记忆中的阴影收藏起来,就像目送母亲的背影那样。
“我想,电影应该尽量不直接言及悲伤和寂寞,而是把那份悲伤和寂寞表现出来。”是枝如是说道。
人嘛,总是希望通过努力来弥补自身缺陷。不论在现实中还是在电影中,这种努力一直都被视为美德。“ 当初若是这么做的话”或者“ 如果换成现在的我就能做得更……”之类的感伤,伴随着时间沉淀、浑浊,最终甚至遮蔽了时间的流动。
人类在这段不断失去的日子中,如果能得到的一点什么,不过就是:人生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这么一种近乎于认命的教训吧。
在伦敦电影节的映后Q&A中,一位观众向是枝裕和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您认为什么样的电影才是好电影?”。
是枝裕和想了一下,说:我不喜欢主角克服弱点,保护家庭及拯救世界这类的情节,反而很想描述英雄不存在、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点脏汗的世界突然展现的美丽瞬间。
好的电影,就是会让人看完之后,长久不能忘怀的,会真切的对你的人生造成一点点改变的电影。
那个走在时间身后的家伙,明明一点儿也不酷。为什么我却总害怕会深深陷入他的温柔陷阱里不能自拔?
大音希声,明机巧而不用。
或许就是他所深谙的道理吧。
是枝裕和还是那个是枝裕和。
只是他把自己打磨得更通透、更圆润,也更平和了。
克制、不着急、不干涉
——“让事情慢慢生长,然后拍它”
我没觉得这样最好,但也是不错的一种态度。
这种清淡、平和,就如同他自己所说的:
“停下脚步,挖掘脚下微不足道却更柔软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