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读了两遍,可能学识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想回温一下故事情节……
昨天看到一段有感触的话……李尚龙在《你看起来很努力》书中说道:“任何没有计划的学习,都只是作秀而已,任何没有走心的努力,都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读书本身不是目的,从书中得出属于自己深度思考和独立判断,这才是真正会学习的人。
我从小就不爱看书,去年开始健身,健身至今大概一年多了,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减肥,还有一方面也是为了充实一下自己(打发无聊的时间),后来慢慢养成了锻炼的习惯,我喜欢上了跑步,有了健康的身体后,我想着我应该充实一下自己的头脑,于是买了几本书,第一本是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第二本《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第三本《霍乱时期的爱情》、第四本《亲爱的生活》、第五本《百年孤独》正在读,大概半月读一本的节奏……
以往对一本书着迷时,恨不得一口气读完,好看到精彩的篇章和故事的结局。但读这本书却不同,做不到。每次看完一个故事,就得放下书,消化一下,仔细品味一下剧中人的过往和结局。说结局也不完全正确。作者用她风格恬淡的笔触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故事开始之前,那些故事里的人物就已经存在了,而且也会一直存在下去,每段故事的结尾都给人留下无限的瑕想空间……
格丽塔是一个感性的女诗人,有一个爱她的丈夫和一个可爱的女儿凯蒂,丈夫是叫彼得,一名理性的工程师,婆婆独居,是一名教师,平日不予干涉他们的生活。罗门故事里的人物感情特别细腻,在我看来,彼得很爱格丽塔,从眼神可以看出他是否爱她,爱的程度……可能生活太过于平淡,格丽塔的职业所至,她比较感性,对于安宁的生活渴望某种激情……
有一个落寞舞会,失意喝醉的她认识了个男人,其实并非这个男人多有魅力,可是她却不可收拾的在内心构筑了对他的疯狂暗想。
她获得了机会,离开丈夫,去往男人的城市,并给他去了一封信。
火车上,他和一个有意思的,一直哄着自己女儿的男人激情一场,回来却看见女儿因为去找她差点走丢的绝望。她发现自己一直不曾全心全意的对女儿,不管是诗还是什么人,她一直在"背叛"。"一种罪恶。她将注意力放在了别处。固执的四处寻觅关注对象,却没有关注孩子。一种罪恶。"
而此时她们到站了,舞会男人居然来接她,给了她一个"坚定的吻"
"先是震惊,接着格丽塔心里一阵翻腾,然后极度的平静"
"她试图抓住凯蒂,但就在这一刻孩子挣脱了她的手,走开了。"
"她没有试图逃开。她只是站在那里,等着接下来一定会发生的任何事。"
谁说孩子没有意识?火车上的男人本来她非常喜欢,可是他和妈妈一起"丢失"又"不告而别"下火车之后,孩子甚至懒得和他挥手。这次也一样。妈妈还未"抛弃"她,她自己已经预感到自己的"多余"挣脱开来,等待那极不愿意似乎又不能左右的"背叛"。
很难想象一个有自主意识的女诗人,在看到自己的忽视带给孩子的伤害之后,仍然会去"背叛"?
然而,诗人的本性,和丈夫格格不入的精神生活所带来的种种痛苦,不"背叛",她又靠谁来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