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的小丫头上学了,到幼儿园已经有两个多月。
直到有一天,让填小孩上学的《信息反馈卡》(老师记录小孩在学校完成“工作”的情况,还有打分和评语,A4纸打印,用一个活页的文件夹装着),我才意识到,我人生的角色又多一个“家长”。虽然曾经在机关干了六七年的文字工作,在填写时,我却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经历,也就没有底气。对于丫头上学这件事,我确是没有顾得上多少的(其他事也差不多),接送都是她妈妈和她姥姥分担,我带着逛公园、上游乐场的次数少得可怜,开家长会当然从来没去过。唯一的一次到她学校,是有一天请假到医院看病,中途变换路线,先到她学校参加了一个活动——恰好赶上学校70周年校庆,才给丫头拍了那张穿着红上衣、戴着绿气球的照片。
回到单位后,被同事一顿好生“刺激”。
回想丫头上幼儿园前的半个月,我们也好紧张。要调整她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中午睡午觉;让她自己刷牙,自己吃饭——她却最爱自己洗手(非得自己拧水龙头,用洗手液搓泡泡,还要玩水);最头疼的是让她自己提裤子,怎样就是不会,急得要哭,也许是她手上没劲,“球经”很紧,现在的衣服质量确实好,我小时候裤子的“球经”不知道怎么就松得不能行。
现在,她的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了,有些动作还很“遛”,仿佛是突然间就长大了。真有点让人适应不了!以前,她妈妈或我每次上班的时候,她会吵着闹着“赶路”,有时还大哭一顿;现在,多是哼唧几下,或者要亲亲,有时忙着玩玩具,她说“再见”的时候,都不看你一下。无语!
书上或是网上有说:小孩两岁开始有自我意识,三岁的时候会讨好大人。“讨好”会有,有时狠粘她妈妈,“猴逗”样的逗人开心。但是,三岁确是小孩的一个叛逆期,开始了各种顶嘴。
“一一,别玩了,吃完饭再玩。”
“就不,我再玩一会。”
“小狗子,天冷了,出去玩穿米奇鞋子。”
“偏不,就要穿拖鞋。”
“一一,动画片放完了,不要看时间太长,眼睛看坏了啊。”
“没事儿,广告完了就又有了。”
“朱狗子,你怎么还要吃奥利奥,刚吃完蛋挞,晚上少吃点。”
“你别说我,你别管我,就要吃奥利奥,就要吃奥利奥。”
我天,这是逆天的节奏吗!想当年,我小时候,甚至长大后,至少从我记事起,恐怕没有对父母说过这样的话。现在,这些话都快成她的口头禅了。
你说东,她偏说西;你不让干,她偏干。老婆有一次气得说,丫头上辈子和她有仇。因为丫头一直是她带着,所以和她顶嘴自然就更多,而且丫头大多情绪激动,常常惹得老婆生气。
她妈妈当然不会像《西游记》里的唐僧一样,“师傅传你道法,如何不学,却与师傅顶嘴。”有时候,能够“谈判”;有时候,拗得很。弄不好,丫头屁股上会挨上几下。这时,只有奶奶或姥姥来“解跤”了。
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常常是依着一一的。觉得陪她太少,她顶嘴的时候,我且当作她在撒娇了。或许是一人降一人,这可能和性格有关。一天,闲来无事,翻翻老皇历,发现老婆是“霹雳火”,丫头是“松柏木”。果然木生火,就惹得她妈妈发火了;还好我是“大海水”,着火的时候,我还能救一下。
“水”多数时候不在身边,就“远水救不了近火”了。
领导说:“不要整天老婆、孩子、热炕头,我从来都没管过,小孩病了,你去干嘛?现在小孩都上初中了,成绩照样很优秀。”
我去,什么思维逻辑!我想,呵呵,那好吧。
还好,我每天是“送”丫头上学来着。院子里小孩每天上学放学,是单位用大巴车接送。车刚好停在我们饭堂的侧面,每天早上七点二十,大巴车准时出发,我们也准时开饭,我就目送着她上学了。
有人说,人生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于“出席”,可我在陪家人小孩上却常常是“缺席”的。虽然办公室离家不到一百米,回家的时间也仅仅是晚饭后的个把小时,或是熄灯前后的半个小时。因为要值班,在家吃饭,一周也就一两次;在家睡觉,也是隔一周,晚上回家一周。
现在,从家里出来到办公室的时候,丫头会来一句:“爸爸,你今天不在‘我’家睡觉?”“什么‘我’家,说家里。”无语!还好没有出现有些两地分居的同事的情况——周末轮休回到家,小孩硬是不让他到床上睡。当然,丫头更小的时候,也出现过逮着个叔叔就喊爸爸的情况。
有时候,丫头在家呆着“没意思”了,会跑到我办公室里来玩耍。“有时候”也不是太多,之前我对她说过,“你不能老是跑过来啊,领导看见了会说我的,然后不给我发工资,就没法给你买好吃的了。”这前半句没错,后半句就说得有点问题了。
现在,她有时来我办公室之前,会问道:“爸爸,你办公室有没有领导啊?”看来,“不能买吃的”这句话给她印象深刻,来办公室玩耍还得小心翼翼地。是的,是我的错,又把领导给卖了。到办公室来,其实也就玩半个小时左右,毕竟还是要注意点影响的,整天老婆孩子,像什么样子。
好吧,丫头来了,不说了,我陪她玩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