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参加了华尔街投资大牛罗杰斯先生的教育分享论坛,但实际上大部分时间是南京本地很多优秀的孩子秀英语,我确实被他们流利的英文能力给震撼了。而且参加的家长在提问环节也透露出自己都有每年带孩子出国玩,他们属于“富裕”这一阶层,拥有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貌似穷人已经没了任何“逆袭”机会——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远不如人家:富人家的孩子可以暑假出国游学,而穷人的孩子却在帮父母辛苦劳动。
贫富差距的起源
“以先富带动后富”这个当时无比正确的思想却成为了现在贫富差距的起源。
那些拥有优先发展政策待遇的城市确实提前发展了起来,全国各地的人才离开家乡去那些城市发展,在那里建立起了高校、医院和企业。尤其是企业,由于大部分先富的地区存在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资源优势,他们建立起的企业也更多是资源和地理依赖型传统企业。这些传统企业的蓬勃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让他们得以让孩子接触更优秀的教育——甚至出国留学,而这些出国的人才回国后带来了科学技术和先进思想,目前互联网知名企业的创始人都有出国留学或交流的经历,从网易、搜狐到BAT都是这样。
那为什么他没有带动后富呢?因为首先它是先依赖于地理位置和当地资源发展起来的经济,不同地区特点不同因此难以平移复制。其次这些优秀的人才成功后并不愿意回到老家——贫苦的地方,他们大都选择继续待在富裕区。就像很多人出国工作后再也不回来一样,一旦我们接触到好的事情,我们很难忍受差的东西。
没有人才回流何来发展?因此现实变成了贫穷地区发挥很多人力、物力培养的人才却流失到了富裕地区,而且他们也不再愿意回来,从而导致穷越穷,富越富。即使这些人才功成名就后回到老家做慈善捐款,然而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本质——贫穷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
阶层固化的根源
这个时代实现个体富裕非常简单,尤其是偏远的地方,资源相对更加集中,拥有资源的人往往格外有钱——越贫穷的城市贫富差距越大。然而可悲的是,即使个体本身很有钱,但他们的下一代接受教育后仍然选择离开家乡去更好的富裕地区发展,因为那里充满了多样的机会。
因此,现在的阶层已经固化,尤其是思想上贫富的差距远远大于物质上贫穷的差距。阶层固化往往体现为思想固化,只要贫穷地区的人转变思想一样可以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发挥创造力来突破自己的阶层——所有成功的企业家都一再强调,他们在没有资源的情况下做出了以后有钱都无法做到的事情。比如小米在草创期,创始人雷军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用于渠道铺设和市场轰炸,因此只能选择通过网络饥饿营销来销售手机,以及用米粉论坛和线下活动的方式来做市场。然而回过头来,这恰恰被证明是极具创造力和前瞻性的销售和市场手段,后来的企业纷纷效仿小米。
而优质教育的缺乏是导致思想阶层固化的根源,不单是贫穷阶层,富裕阶层也缺乏优质教育——全国都缺乏优质教育,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教育方式却仍然没有变化!
央视纪录片《镜子》中一位工地打工的父亲在节目开始抱怨道“我知道孩子这样是我们的责任,我也想给他好的教育,但是我没有钱,我必须在外面打工赚钱。如果我有钱我一定会给孩子好的教育,他也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然而节目中间他却说“我一直以为是因为我没钱而导致孩子教育不好,但这里的很多家长这么有钱为什么孩子这么差?既然不是因为钱,那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其实这本质是家长思想的贫穷引起的,即使物质上很有财富的人也会存在思想上的落伍和封闭,他们已经无法适应全球经济的变化和现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要求。现在根本不缺优质的教育资源,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是不具备地理属性的,只要掌握使用网络的能力,孩子可以自己在网络上搜集很多的优秀的老师课程,就像我们回家学习在做的一样——通过技术让教育资源公平化。而强大的学习能力是每个孩子都具备的能力,只要给孩子一个接入网络的电脑他们都可以自己学会电脑基本操作。然而很多贫穷地区的父母却不愿意给孩子接入网络,为什么会不给孩子一个认知世界的工具呢?一方面确实因为当地条件极差,甚至没有网络接入条件——记住中国的本质是中庸:极度贫穷的地方和极度富裕的地方都很有限;更多的原因是父母担心孩子成天只知道上网、沉迷游戏,而选择不给孩子配电脑,他们没有看到电脑的价值。
而富裕地区的优质教育缺乏却更多是家长选择上的无能导致的,他们以为通过物质上的充裕能弥补思维上的贫穷。他们的孩子拥有电脑、手机、知名辅导机构等等所有的教育资源,然而恰恰是教育资源太丰富,这些家长往往更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当你无法抉择的时候你只能人云亦云。别人的选择成为了你的选择,别人的评价成了你的要求,别人家的孩子成了你的孩子标准。。。家长自己没有选择能力还好,毕竟孩子按照社会普通的标注培养出来也会成为一个普通的人,毕竟人才本身也是一种稀缺资源。最可怕的是那些自以为成功的家长,把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自己无法理解和不认可的一律不让孩子尝试,完全不给他们失败的机会!
太多这样的例子了,这些家长秉着“宁缺毋滥”的原则,今天看到同班小明跳舞得了一等奖,立马带孩子去上舞蹈培训;今天听了罗杰斯分享英语竞赛的好处,立马带孩子报名参加比赛。。。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教育资源给予甚至比不让孩子接触更可怕,因为大部分孩子接受了这些浅层空洞的教学内容让他们心里产生了抵触心理,认为整个社会都是再让他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我清晰记得家门口有个女孩考公务员考入了南京六合区法院里,全家非常自豪宴请周围所有的亲戚来炫耀自己无比成功的女儿。即使现在的相亲节目,除了非常成功的大老板,更受欢迎的男士也是银行、税务局等事业单位的人。老一辈的这种认知氛围也影响着下一辈职业的选择,很多“富裕阶层”的父母努力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却要求孩子未来去最不能发挥他们能力的体制内工作,这确实让人啼笑皆非!
当然教育是个复杂问题,家长、学校、社会和孩子自身都不能单独抽离出来讨论。整个学校和教育机构都给家长并不优质的选择:现在的教育机构都会和学校合作,新东方和学而思等行业领头企业都会在学校开设“新东方班”和“学而思班”,让学校的孩子去自己的辅导机构上课, 这是一种市场合作手段。包括现在的在线教育企业都会有专门的销售对接老师甚至校长,让老师和学校推广自己的App,促使更多的家长使用。也就是说富裕家长接触到的只是能给老师和学校带来最有多利益的“合格”产品,而不是家长需要给孩子的“合适”产品。
社会和孩子是紧密一体,绝不像很多家长理解的孩子工作后才算走入社会;当孩子拿到手机或电脑,接触互联网的那一刻他其实已经进入了社会。他们接触到最多的就是社交和娱乐软件,从微信、微博到今日头条再到王者荣耀处处都有这些学生的影子,而且一旦我们看到一则文章或视频下面评论最激烈的往往也都是他们,他们不仅仅进入了社会甚至成为了网络虚拟社会的主流群体。但他们所留下的评论和互联网浏览痕迹却让人非常担忧,这不仅仅是孩子自身自控能力的原因更多是社会风气所引导的。
所有的科技企业都会在后台分析数据,他们只会发布用户最在意的信息,因为当我们抱怨微博头条都是一些“出轨、离婚、小三、tfboys、小鲜肉”等等信息的时候,需要格外清楚是我们自己的点击塑造了企业这样的内容推荐,这样利用人性弱点的推荐信息又吸引了我们点击,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网络内容越来越粗俗。在这样的肤浅、浮躁的社会大风气下你很难要求孩子具备逆天的自控能力能摆脱这一切,因此我认为这是父母要做的,去控制他们的使用时间和时长。
手机和电脑只能在特定时间使用一段时间,我们可以借助智能手表和手环等工具代替手机,毕竟它们照样可以打电话,但带来的诱惑却少得多!不过需要强调信息和游戏是两码事,适当的游戏对于孩子智力培养和灵活思考能力都很重要。因此我们应该找到一些适合他们玩的游戏给他们,最好陪他们一起玩,不过也要控制好时间。《Minecraft》、《植物大战僵尸》、《纪念碑谷》这些经典游戏甚至可以提升孩子审美能力,游戏选择的核心原则是——多玩单机游戏,少玩网络游戏;多玩外国游戏,少玩国内游戏。千万别玩国产网络游戏,毁一生!
综上,我们缺乏的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的基础是了解而是不教育,先通过家长、老师的观察,然后利用大数据采集并记录孩子生活中的数据,分析数据得到孩子的特点和能力。之后再利用这些了解为基础推荐给孩子适合他的内容,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和孩子沟通想法,并给予孩子更深度的学习和体验的机会。老师和学校可以接收到“孩子个人特点报告”,这样可以在统一大班授课的基础上,在课后作业的形式上更适合孩子的特点。另外一方面,企业要完善培训体系,给予他们发挥能力的岗位。同时教育领域创业企业也要具备全球化思维,以未来社会需要的能力为导向,创造更多可以提供个性化教育内容推荐的软件减轻老师和价值的负担。
贫穷是如何夺走我们的思维?
下面我将会谈下穷人为什么很难有思想?以及如何让穷人突破自己的阶层?
在《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和忙碌的》这本书中反复提到了稀缺对人们思维的影响。某种事物的匮乏不单会影响我们现实生活的体验,更会形成一种稀缺思维——短视,来影响我们所有事情判断。贫穷思维意味着只专注于眼前的事情而从来不考虑大的选择和方向,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只会选择更加努力而不是调整策略和方向,就变成了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恶性循环。
其实物质上的贫穷不可怕,从古至今很多出生贫穷但成就蔚然的名人,最可怕的是思维上的贫穷。现在“寒门出贵子”的例子越来越来少——成功人士都有上高校甚至出国留学的经历,他们家境足够支撑他们各种教育开销。这次参加活动我深有体会,最小13岁最大17岁的孩子英语的表达能力和表现出来的自信气质这些是贫穷阶层孩子完全无法想象的。
家庭教育和生活经历对一个孩子思想上的影响非常巨大,贫穷阶层由于自身家境条件并不宽裕会在生活上很多细节表现出来,即使父母一直告诉孩子只管学习,钱的事情不用担心。可稀缺不断抢夺者父母的注意力,成了他们潜意识的一部分,他们无意识的表情和行为都表现出了贫穷,孩子是极具观察力的,他们可以轻松看出家长的伪装。
因此很多孩子想减轻父母的负担,会在生活中省吃俭用,处处避免不必要的开支, 甚至遇到想参加的活动或想看的书也要很谨慎的选择要不要花钱?当孩子处在学习期还好,毕竟考试的内容都是学过的知识——只是变换了形式。死记硬背的东西往往越努力效果也越好,所以这些孩子即使具备贫穷思维,疯狂努力的时候反而会取得好的效果,但思维有时候能影响人的一辈子!当这些孩子走入社会后真正的影响才刚刚开始,贫穷思维让他们只愿意从事尽快赚钱的稳定企业,显然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成了最好的选择。我身边就有2个这样的例子,大学进入非常优秀的211甚至985高校,在学校也一直都拿奖学金。可毕业后一个去了老家的邮政局上班、一个去老家当了城管。
他们进去后才发现,这些企业稳定和福利是它们唯一的优点,要想升职就必须学会应酬,拍马屁甚至出卖肉体和灵魂。当然你可以不这么做,只要你的家庭够牛逼,有钱有关系!这恰恰更体现出贫穷阶层和富裕阶层的差距,因为你们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上竞争。
即使他们侥幸没有选择稳定的工作,去了普通私企上班想证明自己的价值。但由于长期存在的贫穷思维,导致面对困难的时候他唯一的办法就是更加努力,花更多的时间做任务,做不好了就责备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思考这件事情本身有没有问题。贫穷思维让他们忽略了与人合作带来的高效,很多事情都自己一个人扛下来,而不是找几个能力匹配的人一起完成。慢慢的,他们会发现自己每天工作到很晚,领导布置的任务都完成的很好,但最终自己的薪水和能力并没有多大提升。
这也是贫穷思维最大的挑战,它让你更专注于眼前繁杂的事物,而不是思考事物的整体和发展趋势。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全球经济都是在往高科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国内也是在努力追寻经济转型,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而如何识别机会同时降低风险是需要具备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富裕思维”。
屏幕加速了思维贫穷
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加速了这种现象,在《屏幕上的聪明决策》这本书里,作者提到了好几个科学家做的关于屏幕上注意力和理解能力的测试。结果表面,即使电子屏幕做的在接近纸张,我们的注意力都会被屏幕给消耗殆尽、理解能力也不如纸张。也就是说相同的时间,同样的内容,我们从书本上学到的比屏幕上更加深刻!所以玩手机、看电视等行为会让一个人的注意力和理解力逐渐下降,慢慢让一个人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他们开始抱怨自己的出身卑微——羡慕王思聪,而不是去想是自己的选择塑造了现在的人生而不是自己的出身。
确实,阶层固化已经出现,而且愈演愈烈,科技时代会让贫富差距比传统经济时代更加巨大。但我们照样有机会破局,因为不同于传统资源依赖性社会,科技不需要资源,几个人就可以完成曾经几十人甚至上班人才能完成的事情。再加上国家大力鼓励经济转型和扩大内需的发展策略,一切都让这个时代充满了可能!
那么我么怎么才能破局?
就在高考当天,钛媒体发布了一篇文章《别了高考,创业史打破阶层桎梏的最后稻草?》,全文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市场经济之前,阶层上升通道主要是依靠高考,当高考不再是唯一出路时,创业是最后的阶层上升通道。这个观点和我个人的观点不谋而合,我们可以先从美国说起,毕竟目前中国的阶层壁垒是最缓和的。美国阶层的贫富差距比我们国内大得多,看看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的财富就清楚,但为什么无数的国家的人才希望去美国读书并留下来工作呢?
因为科学技术,科技是不依赖资源和地位的,它是我们摆脱阶层最好的武器。而这些科技创新从何而来?是“美国梦”——容忍失败,鼓励创新的文化!从亚伯拉罕·林肯开始,所有的总统都会宣传和鼓励梦想,是梦想让奥巴马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是梦想塑造了今天的美国。非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也来到这里追寻自己的梦想,他们不怕失败,不断接触新鲜的事物。很多人到了美国即使不创业,也会加入创业公司,这已经是美国突破阶层最好的办法!既然美国可以,为什么阶层壁垒更薄弱的我们,不能利用高薪技术去创业,突破自己的阶层?
当然这里创业是广义上的,而非单独成立企业这么狭隘的解释。任何创造可衡量价值的行为都是一种创业,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创造的价值让尽可能多的人认可。清华大学毕业生可以去做游戏主播,可以做自媒体赚钱,科技时代带来了太多的机会,我们要有眼光和勇气去抓住这些机会。
创业本质是思维能力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而思维能力和应试教育无关而和教育有关,它需要以好奇心为驱动力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不是很多家长理解的应试教育或考试竞赛,而是去主动的探索、去阅读、去和他人合作、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期间会经历痛苦的阅读基础书籍、翻越枯燥杂志期刊等等。学习的根本目的是提升思维而不是知识储备,所以阅读的时候你需要思考作者的观点,还要去通过文章、语音等方式表达这些观点变成自己思考后的观点,形成自己思维的一部分。
就拿教育产品而言,贫穷的人需要有针对性、有价值和合适价格的教育产品,而有钱人需要更多样、更具全球性的教育产品。一年1万多的教育费用很多穷人咬咬牙绝对掏的出来,然而他们需要提升自己的选择能力,去找出最适合孩子的产品,更多的关注孩子的感受,这和金钱没关系,还是和思维有关系;而很多有钱人虽然可以面对更多样的选择,但往往更多无从下手,因此他们就选择以量来保质,殊不知孩子的脑袋就像瓶子一样存在极限,太多了就会破裂让他们无比迷茫和无助。
因此把子女教育当作一种投资的话,贫穷的人应该培养自己具备足够有思维能力去筛选适合子女的、最有价值的教育产品;有钱人就是广撒网投资,抱着瞎猫碰到死耗子的心态,这是穷人的机会所在。无所谓好坏,毕竟自知是成功的基础,有钱人最大的优势就是有钱它们需要发挥这个优势,但贫穷阶层的人唯一的优势就是我们的思维能力,倘若你或者孩子失去了思维能力,他们也失去了突破阶层的唯一方法。
阶层并未固化,固化的是我们的思维。想要阶层逆袭,就需要先思维逆袭,逆袭思维从学习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