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意是带豆豆去碧峰峡看国宝熊猫,却在路过乐山苏稽的时候迫不及待地先去饱餐了一顿著名乐山特色美食翘脚牛肉。大快朵颐之后,继续前往雅安。听说雅安是世界上最滋润的城市,所以有“雨城”的美称,还有著名的“雅安三绝”:雅雨,雅鱼,雅女。每一次都是路过雅安,雅雨没有见识,雅女也没有邂逅,雅鱼倒是曾经吃过,可除了贵得很的印象,没啥特别的感受。
下午了,这次我们还是不想住在雅安城里,于是打开高德地图看了看,发现附近有个古镇——上里古镇。大家都没有去过,而且就在目的地碧峰峡景区附近,于是,毫不犹豫直奔上里古镇而去,出生在小镇上的我们,对小镇有着与生俱来的偏爱。
这些年来,看过的古镇之中,大多数太过商业化,太过现代感,几乎都是整齐划一的仿古建筑,林林总总的商铺,琳琅满目的商品,深夜喧嚣的酒吧,满脸市侩的生意人,这一切撕碎了我对“古镇”的一切美好记忆。所以对于我们即将前往的上里古镇,我也没有抱多大的希望,也就是不想住在城里,而找个清净的地方住宿一晚罢了,不过心里还是有隐隐的希望:最好能有点意外的小惊喜。
当我站在上里古镇阳光斑驳的石拱桥上,在一片浓阴里听着桥下桥下潺潺的流水和看着水中往来翕忽的鱼儿,看着小河里嬉水玩乐的孩子,听着孩子们肆意的欢笑声和知了吱吱声的时候,我被古镇惊艳了,上里古镇确实没有让我们失望,果然有如此的惊喜,这正是我想要的古镇味道。就在一瞬间,我就能确定:上里古镇满足了我对“古镇”二字所以的想望:古朴,自然,幽静,清凉!
上里古镇坐落在两条小河的交汇处。街道沿河而建,房屋依山傍水,石板铺就的街道不宽不窄,刚刚好。街道两旁的房屋有的一层,有的两层,有的三层,错落有致,全是木结构,还都在临水的一边修筑吊角楼。夕阳西下时,站在吊角楼上,踩着脚下咯吱咯吱的木地板,赏着波光粼粼清澈见底的河水,听着小河畔高大树木上传来的聒噪的蝉鸣,看着渔人晚归,沉粼竞跃,真是夕阳也醉了。
我们住进一间临河的吊角楼客栈,房间外的阳台下就是小河,小河上有小石桥,小石桥斑斑驳驳,布满青苔,小石桥边有高大的乔黄桷树,黄桷树投下浓浓的绿荫,树上还有无数吵吵的知了。这一切就是我想要的小小美好。
沿着古镇的河边散步一圈,估计也就半个小时。小小的古镇,小石桥却有好几座,造型别致,大小不一,古朴精巧,看得出来都是历尽沧桑,小石桥半圆形的桥拱和水中的倒影合成一个圆,在蓝天白云碧水绿树的映衬下,诗意盎然。除了小石桥,还有踩水桥,“踩水桥”是我给它取的名字,其实就是安放在河里的石墩,用于人们在河水量小的时候过河,有时河水水面刚刚与桥墩齐平时,人们正好可以踩水而过,所以我称它“踩水桥”。刚好,这又成就了一道入画的风景。
古镇的商业气息并不浓郁,看得出来镇上还有很多的原住民,他们半农半商,古镇赶集之日他们就做生意,出售一些农副产品,各种山货,诸如干笋干药材之类;而非赶集日他们就下地干农活,上山找药材,或者在门前的街道上晾晒谷物药材。就这样把日子过得简单纯粹,佛系悠然。
最妙的是:上里古镇在这炎热的三伏天里,白天最高温度居然只有27℃左右,晚上睡觉不但不用电扇空调,而且还要盖被子,盖凉被都会觉得冷。确实是一个理想的避暑圣地。除了天气凉爽,古镇还有浓浓的艺术气息,河边上随处可见一群群写生的大学生,面对画板,简单几笔就可以勾勒出古镇别样的美丽。“小桥流水人家”,这里的确是画家心中理想的写生之地。我想:面对有水墨上里之称的古镇,恐怕不是丹青高手,也能妙手偶得,佳作频出吧!
晚饭过后,踏着小镇洁净的石板路,慢慢散步,没有车水马龙,没有嘹亮笙箫,没有广场歌舞。只有慢慢散步的人们,三三两两,静静悄悄,看看历史悠久的石桥,看看古老别致的戏台,亦或看看红军石刻碑林,再看看清朝时修建的双孝牌坊,等等等等,自在安然,既有历史纪念意义,又有传统文化熏陶。这样的散步,是散步的最高境界吧!
月亮渐渐升起来了,才惊喜居然是一轮满月,出奇的明亮。于是我们就在客栈临河的吊角楼上,摆上茶席,就着月光,伴着水声,品茗话家常,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了来时路上看见的两句宣传语——“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
看来今夜不喝茶,确实枉此一行了。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听知了声渐渐淡去,看明月渐渐偏西。“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光朗照之下,夜色如小河,冰冰凉凉,慢慢流淌,岁月徜徉,宁静而悠长。
不知不觉间,夜已深了。我们却毫无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