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为什写这篇文章呢?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小和尚的身边出现了很多‘修行人’,他们活跃在朋友圈、微博、patient、等各种风云聚会的地方,怪诞的腔调,夸张的行为。每一次遇见,都如五雷轰顶般把小和尚雷的外焦里嫩
长此以往,虽然忍无可忍,却也只能无可奈何继续忍,毕竟,我是和尚啊。
直到昨天,和一个俗家的朋友聊天,他又对我说出了那句令人头大的话;法师,我最近想修行了
当时我就无语了,,,,,,。
正在纠结怎么回答时,提醒我们和尚吃饭的‘云板’响了,我登时神笔忽来,回复他道:想修行?好啊!先从吃饭开始吧。
他先打来了一个懵懂的大眼睛表情,然后问我;怎么开始?
我说;等我吃完了,就码篇文给你。
于是,这篇洋洋洒洒废话连篇的软文就应运而生。
咳咳,在聊吃饭前我们先通过三点来了解下修行是什么,什么人可被称为修行人?
(1.)为什么要修行
修行修行,顾名思义,修正己行之人是也。
为啥子要修正己行呢?因为自己的行为不对啊。
行为不对就得改正。改正的过程就是修行
当然,修行人修正的不单单指外在的行为,还有心的种种行为预设。
比如愿望、希望、动机、愿景,爱恋。这些通通都是心行,都在可被修正的范畴。
总而言之,行,是生命区别于物质的根本所在。
正因为有行存在,我们才可以改变自我身心活动,与环境进行由我主宰的互动。
既然行对我们而言如此重要,那么一旦我们的‘心行、身行’有所偏差,其结果就可想而知。
‘行’不但是人类的文明之母,更是罪恶之母,正所谓‘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匹夫一怒,血溅十步’无论是谁,他的行有了一旦偏差错误,都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或多或少的痛苦和反感。
所以,修行的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毕竟,谁都不是生而知之者,都需要后天的环境教育和自我修正,才能趋向圆满。
而这里用到的“圆满”,表述的是圣人通过修行达到的一种拥有’纯净智慧、健全人格的完美状态。
拥有这种状态的人,无是无非,不增不减。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皎然朗照如霁月光风,映蔽一切分别对立。
(2.)怎样修行
前面说,我们修行的目的是要想趋向圆满,而做到这一点,有两种方法。
总结如下;
(1.)环境教育及矫正
(2.)自我修正和修养
但第一条,并不是谁都有份的。
无可否认,我们很多人一出生,就跪在了起跑线上,穷极一生,奋力追赶,才能跟上人家的闲庭信步。
甚至可能我们费劲全力到达的终点仅仅是人家的起跑线。
那些‘别人家的好孩子’比我们多的东西,不是知识,也不是成绩,更不是金钱。而是其父母润物细无声的人格魅力和正确的行为习惯。以及这些人格、习惯、背后的价值观念。
以及认知力,理解力,思考力,和包容力。
这些东西不是一个个词语,而是需要夯实的基础来奠定的高层建筑。
正是这些东西,拉开了我们和他们之间难以跨越的鸿沟。
那些没有投胎到凤凰窝的人,都沦为鸦鹊和斑鸠。为了立锥之地和嗟来之食,筋疲力尽,自相残杀。凄惨不可终日。遑论培养正确的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但如果没有这些,即便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还是会痛苦不堪。
于是第二种改变方式;修行,就成了我们这些鸦鹊斑鸠唯一的解药。
可一提到修行,大家联想到的却总是磕头,念经什么的。
大部分人对修行的理解也局限于此。
没错,这些都是修行,很好的修行,磕头是为了降服我慢,念经是为了明心见性。
但修行远不止此,也决不能止于此。
(另外大家一定要知道并不是老佛爷要让弟子们使劲拜膜拜他,背诵他的遗言。搞个人崇拜,老佛爷才懒得搞这些呢,是真的对我们有好处)
你可以选择做某些事情例如坐禅、数息、念佛等方式来体验修行,也可以通过不断的自省与审视来补全自己达到修行。当你能从今生所有遇见的‘人事物’中得到成长与升华,在一切境界中学习到该学的功课。就是修行。
修行这件事太主观了,也绝不可能有什么万能绝招能适应于每一个人。
想修行的人不如好好了解什么是修行后,为自己量身订做自己的修行法门。
总而言之一句话;所有的修行,都必须落实到生活中,落实到吃喝拉撒睡等物质层面,惟有如此,修行的真正意义=疗愈、改变和成长才会真正的发生。
(3.)什么样的可以被称作修行人
没出家前,我对人的分类有两种,1.好人2.坏人。但很快我发现周围的坏人实在太多,那些好人有时候也很坏。而在别人口中,我也是个坏人。于是我就蒙圈了。
出家八年后,我对人的分类依旧只有两种1.修行的人2.不修行的人
因为我认识到了人性都差不多。欲望、需求、自私,谁都不比谁少,只不过有人经过异于常人的学习和内省。认识、修正、把握它们,同时,也就也把握了自己。
而修行人的存在除了修正,修养自己以外,还应该去利益他人、让他人欢喜,予他人以迷雾中的搀扶和悬崖前的阻拦。帮助别人成就自己,这是修行人的本分。
如果说修行是修剪杂枝,整理花朵。那么,修行人就是整理好的鲜花。无论什么人看到,什么人闻到,都会带给他人好的感受和美的心情。这是修行人的温度
每一个修行人,都用自己的理想,活出了自己的现实。他们在人生白驹过隙的几十年中,无论悲欢离合,抑或花开花落,都小心翼翼如照顾孩子般照看着自己的念头,培养着内心的柔软,洗涤这浊世的尘劳。
他们一生中的每一次相遇、分离、得到、失去都是生命对他们的提醒,告诉他们何为喜、何为悲、何为自己,以及应该如何对待。
这其中,当然包括了吃饭这件小事。
正说吃饭啦!!!!!
我们常说;身体是通往心灵的最佳途径,我们的很多情绪某种程度上就是对生理状况的实时反映。想要真修行,必须学会爱自己的身体,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吃喝这种重要又美好的事情都不能好好体会,还谈什么理想和远方?更别想修行了。
下面就和大家聊聊怎么用修行的态度吃好没一顿饭。
不过我说要教你吃饭,你可能会奇怪,我们没日没夜的工作,不就是为了能吃好吃饱吗?
不错,我们一切的的努力,除了争夺更好的交配资源外, 归结起来不过衣食住行四个字,其中衣住行三个字也不过食的延伸而已,但大家平心而论,自己一年之中有几餐饭真正吃的满意并且还能留下回忆?好像没几顿。
小和尚将吃饭吃不好,抑或留下不良后果的原因归为三类。(1.食材的问题)
(2.餐速的问题)(3.餐量的的问题)
而关于这三点的解决方案,我们的CEO释迦摩尼佛在员工规章:‘戒律’中明确指出了五个方法:五观。
正因为这‘五观’僧人们吃饭的地方被称为:五观堂
这既是一种反躬自省、调整节奏的修行,更是一种清淡、平静、健康的饮食观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计功多少;即是在饭前思维自己一天的起心转念,语默动静是不是与道相应,有没有意义与价值。这样做的好处是把惭愧之心时时提起起来,让自己的情绪和心智没有波动,保持一个最佳状态。
量彼来处;这一条一般人都理解为思维食物的来之不易,但这只是浅层的,更深层次的意义是让你思维你面前这一碗食物的本质。
这一碗饭由阳光、汗水、肥料、水、等组成,收割机、去壳机、电饭煲等加工而来那么,它是真实的吗?
你放一天不吃,它还是米饭,放一年呢?
那就不知道是什么了,反正你是不会再吃。
米饭如此,米饭上面的菜也是如此。我们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的一切更是如此,
但我们对这一点却是麻木、无感的,不过,并不妨碍其成为这个世界的本质。
世间一切感情和事物的离合聚散都是因缘的聚散。米饭如此,爱情如此,万物亦然。不会只是一碗米或两个人的事,是天气、阳光、金钱、颜值、等等等等的组合作用,这些‘生起条件’有多无常,它们就多无常
山河大地,草木瓦石,都可能是你们爱情的生起条件和决定因素
。
如果对这一点能有一个清醒、正确的认知,
那这一餐饭,就会带给你一天的满足幸福。
(二)醒己德行,全缺应供。
这一条还是反思内省,吃饭时,好好思考一下,自己一天的所作所为消耗如何,效果怎样。面前的饮食对自己来说会不会太奢侈有负担。
佛陀说,法无定法。
身体能量消耗大或者小孩子长身体,多吃一点、吃好一点无可厚非,而且非常必要。
但切忌为了三寸之舌而纵滋口欲,胡吃、多吃、乱吃。那你吃的就不是饭,是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不知道听谁说过一句话,一直觉得挺有道理的:你享了不该享的乐,就得吃不必吃的苦。
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我们一般吃饭的时候,好吃的起贪心、不好吃的起嗔心、差不多的起麻木的痴心。
偏离了吃饭的本意;补充营养。
把自己的心抛起,沉下。
所以一顿饭往往吃得非常累。
修行人吃饭应该做一个自我观察者,观察、控制自己的牙齿、舌头的嚼速和感受。
气定神闲,慢条斯理,不慌不忙。
像是在看别人吃饭般,与食物保持一层距离,这个距离使你不会粘着它或讨厌它,吃饭就是吃饭而已,没有多余。很快你会发现,无论山珍海味,粗茶淡饭,进了你的口中,都是人间清欢。
想起昨天有人问我;出家人看电影吗?我说我看,但我不代表出家人。
而我虽然看,但一个月最多看两部,因为我觉得人的感受力是有限的,就那么点,这就是为什么同一部电影,有人看的就流满面,有人觉得味如嚼蜡。为了更高级的快感和更充实的满足,我把自己的感受力像憋大招一样憋起来,所以,一部电影带给我的震撼和思考,往往不亚于听一场马云现场演讲。
我觉得看电影、看风景这些娱乐和吃饭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可以滋养、补充我们。但并不代表可以死命的吃和玩,那你收获的只有麻木和空虚。吃喝玩乐都是大好事,前提是你得有饥饿感和消化力。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把饭当药吃就不用把药当饭吃
中国古籍《淮南子·修务训》有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曰而遇七十毒。”
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充口腹,有毒者敬而远之。随着人类文明经验的积累沉淀,药食才开始分化。
所以中国几千年历史里,药食同源的理念始终贯穿其中,全国各地各种食疗药膳也多如牛毛。
而我们佛教也认为药食同源,不但同源,而且不分彼此。将食物视为“药”,只是以食物治疗饥病,滋养色身,长养慧命,不可恣意贪食
这种态度可以让我们时时刻刻保持正念,不被美食迷乱,不把吃饭成为了追求快感的工具,而是治病的良药,充饥的工具。
5.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和芸芸众生不同的是,我们吃饭是为了修道、成道,而众生是为了求存。所以,吃饭这件小事在我们这里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和深刻的内涵。
记得我还在上学时,每天一进校门就会看见扑面而来的几个大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让人不由自主的嗤之以鼻。当然了,不是说中华崛起和我没关系,而是我不想读书。这是两件事。
出家了,每天吃饭时换成这八个大字扑面而来了;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两两相映,境殊理同。
上天安排给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寻常事,其实都有不寻常的意义。
我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让大家看完后能够认真、平淡、敬畏的吃好每一顿饭,每一顿饭都能获得身、心的同时滋养。如此,吾愿足矣
另外,我希望你们今后吃饭可以关闭电视,收起手机,因为当你一边娱乐一边吃饭时,注意力全都集中于荧屏。这时,血液全都集中到大脑皮层,会影响消化道的供血,造成消化不良。
而且食物的色、香、味对有关神经中枢的刺激被抑制,你就感觉不到自己正在享受大自然的恩赐,那吃饭的美好,也就无从谈起。
从今天别再让让世界的喧嚣打扰你到吃饭。
都说穿百家衣,吃百家饭的孩子好养活。我从八岁出家,一路跌跌撞撞,步履蹒跚,一直坚持食存五观,至今已然八年,获得的利益无法估量
(问我什么利益?就不告诉你)你坚持下去,也可以的,
要当修行人的你一定要认识到我们每天清醒的时间不多,所以不要错过每一个修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