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黄昏里的男孩》是讲一个男孩的故事,起初还在想为什么是“黄昏里的男孩”?而不是风雨中、寒风中的男孩…
直到第二个故事读完才发现,这是余华老师的短篇集,由于见不到各篇章的目录,所以问了下度娘。这部作品是由十二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代表着现实生活中特定的印记,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说:“这些中短篇小说所记录下来的,就是我的另一条人生之路。”
虽说众多读者都说余华老师把悲伤留给了读者,但我却不以为然,个人认为他留给读者更多、更有价值的,应该是发现和思考,而不是一味地无脑悲伤。
余华老师的每部作品都有不同的风格,但总的来说,他的文章特点符合我对他的笔的形容-温柔一刀。余华老师的笔就像一把温柔的刀,把现实一刀一刀的分解开摆在读者面前,但其所表达的内容又是完整的。
这一部《黄昏里的男孩》也一样,每个故事很短,但却有现实反映。这一次,我想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一下自己的阅读理解,不为别的,只为验证。
第一篇:空中爆炸
讲述了一群婚后男人重聚的故事,而重聚的缘由奇葩却又不奇怪,当然还有还有他们性格各异的另一半。文中的“我”婚后不满现实,而妻子则是一个明世事的女人。
唐早晨是“我”朋友当中唯一风流不羁的人,早年的伙伴们都结婚了,只有他天天换女人。
风流成性的他终于勾搭上了有夫之妇,对方男人守在了他门前,这时他首先找到一年多未见的“我”。而后挨个去找以前的旧友帮忙,由于他们的妻子性格不一,“我”与唐早晨好不容易把他们都约到了一起,但是唐早晨却在我们互送他回家的路上勾搭起了路边的女人。
正当“我们”怒气未消准备回家之时,“我”转念想:我们伙伴几个都好几年未见面了,要不是因为唐早晨,我们的妻子是不会让我们出来的。
这天晚上,“我们”在小酒馆喝了许多酒,说了许多话,回忆着许多往事。那时“我们”的下流,那时“我们”的调皮捣蛋,那时“我们”的各种坏事尽,一切的一切都在这一晚与酒重新合在了一起。
哦,还有“我们”把所有喝过的酒瓶接二连三的扔在空中相撞,看到像冰雹一样下落的碎玻璃,“我们”称之为空中爆炸。
小结:女人的性格,男人的生活,这一切如果不静下来去好好发现点什么,只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男人女人,任何时候都是相辅相成的,为什么有人提到婚姻或爱情就是“坟墓”?而在有的夫妻身上体现出来的却是伟大的爱。
爱情从来没有单边主义,婚姻也是,如果企图以自己的无能指责或抱怨另一半的无能,那么你这一生只学会了两个字-内耗。
第二篇:蹦蹦跳跳的游戏
开篇形象是怎样的?
一条街上,一个常年和各种零食、饮料、水果打交道的杂货店摊主。坐在轮椅上的男人“像是贴在墙上的陈旧的年历画,这张脸的下面有身体和四肢,还有一个叫林德顺的姓名。”
文章开头就是一副沧桑的脸出现在读者面前,后面的故事则是透过这个林德顺的眼睛所呈现出来的。
林德顺看到了什么?
他店铺对面是医院,他看到一家三口在医院大门口,他看到了孩子的眼睛所望的地方,他看到了一个中年男人面对生活的困境,也看到了他们两夫妻专注于医院的目光,当然,他还看到了他们的欢乐。最后,他看到他们两夫妻与护士对话之后,转身穿过马路,来到林德顺的店铺。
这样的情节后面又重复了一次,不一样的是第一次医院床位满了,父亲买了一个橘子给他的孩子。第二次来到林德顺店铺时,林德顺以为他还是买橘子,结果他说要买一个面包。
这一次是他们两夫妻一路,孩子没在旁边,于是林德顺问候了他一句:“孩子好吗?”
正准备离开的男人听到林德顺的话后,转过脸来望着他说“孩子”,“孩子死了。”
冷冷的回头,冷冷的回答,这是余华老师一如既往的淡定。
男人随手要把面包给妻子,此时妻子没有心情吃面包,反复说“我不想吃、我不吃。”男人只好卖力的咬了一口,她靠着他的肩,他搂着她的肩,两人就这样安静的离开了林德顺的视线。
他们一家三口第一次出现在林德顺眼前的时候,
有爱、有乐、有无奈,分分钟的事,从这个叫林德顺的视觉中传达给读者,
橘子承载了深沉的父爱,而面包代表了财富、物质、生存等。从买橘子到买面包,说明了他的父爱已无处寄托,而把最后的希望给予了自己的妻子。
这个看似没有悲伤的冷漠夫妻,实际上已经透过安静的动作显现了出来,最终转化成了深深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