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了哪里?
想找地方清净一下,是18年就有过的想法(注意只是想清净下,不是想当个和尚...)。最后选中了朋友推荐的“昭明寺”(位于临安),是因为这里商业开发痕迹很少,四众(出家男女与在家男女)皆为修行至此,可谓“禅味”十足。
昭明寺分上/下两院。下院在天目山脚,为女众居住地。而上院则在山顶,是男众与在家弟子的主要修行场所(和武侠小说里描述的就很像了)。中间有两段长长的山路,我差不多爬了一个半小时才从下院走到上院(中途还迷路了)。
和尚过着怎么样的生活
佛教的主要思想应该是由“空”演化而出的,包括“苦”与“欲望”的关系,“命运”与“因果”之间的关系,“生命”与“终生”的关系(在寺庙观察大家的生活+网上查阅,大体的感受),同时提倡者生活处处是修行,所以在和尚的日常生活即可初窥佛教的思想与倡导。
关于饮食
我是中午11:30到的下院,正巧赶上斋饭时间(斋饭不仅禁荤腥,也禁五辛,即葱、洋葱、蒜、大蒜、韭,因为此五辛生臭发淫),院内女弟子听说我还没吃饭,便邀请我一同就坐。饭菜除了馒头、笋干、豆腐等,还有一盘青团(清明节)。夹菜需要使用公筷,吃完之后需要用开水将碗内剩余残渣与汤水全部饮下,避免浪费。
感觉佛家弟子对浪费行为是杜绝的,十分珍惜劳动的成果。
关于起居
昭明寺早上2:30就都起床做早课(念经)了,到6:00左右会开始吃早饭,下午两点左右也会有做法念经,其他时间大家应该都是在做活。在家弟子到院内也会主动帮忙,整个寺庙的建设可以说是“众包”模式下的产物。而到了晚上9:30左右,大家就会到屋内就寝,整天的生活都透露着“无欲”的感觉,没有什么物质与情感上的追求,也没有什么逼迫与管理,但是大家都在按照规则松散又紧密的行事。
关于生活
说实话,在我一个外人看来,这边的生活倒因为小心谨慎而透露着一丝可爱。和尚们对于自己的行为要求是十分高的,院内处处张贴着“止语”的提示,而大家行为也显得十分克己,这里就给大家贴几个照片吧。
宗教对大家的影响
我一直觉得,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在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都会有个强大的心理寄托。一定意义上说宗教其实是哲学的一种表现形式,他研究的是如何思考(比如我有个朋友,丢了东西会认为是某种意义上帮助到了其他人,而这份资金又会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回到你手中)。可惜从小接受的教育让我很难对什么虚拟的人与物产生信仰(对真是存在的人崇拜的宗教一般是邪教),只能安心做一个依靠自己智慧就能解决困扰的人(✿◡‿◡)。
而信仰对松散型的组织也有很强的指导价值,昭明寺下的村民人都很nice,路上见到你都会免费让你搭车,要吃饭了也会带你,而这一切只是因为大家履行佛教对他们的教育。我想这个也是为什么公司要去做组织文化吧,在没有明确目标下,到底做什么才是对的?这是文化才能解决的事情。
其实我觉得佛教目前的推广是有问题的,在院内几乎看不到年轻人就是个很好的表现。因为好奇参与了当天的念经大会,全程下来都是一脸懵逼,根本听不懂念得是啥,也没个人讲解,身边偶有几个小朋友,差不多都是坐着睡着了。为了维持这些“仪式感”与“神秘感”,已经把外人彻底挡在了外面,反倒是身边信基督的朋友倒是不少。
这一路的风光
下院到上院的山路是十分陡峭的,我也尽量戏精附身想象着自己是苦行上山求佛法的僧人,最后到顶的一刻确实有一种十分强烈的满足感。所以这种仪式感确实是提升价值感的前提,要不怎么泰坦尼克号jack与rose在船头转圈拍了好几分钟,当妈的怀孕要怀个十个月。
哦对,这一路是自驾过去的,周围的建筑逐渐从密集的高楼变成稀疏的平方,招牌也慢慢从“xx创业园”、“xx科技园”变成了“xx农家饭馆”,深切的让你有一种“分工带来效率,更大的市场带来更多的分工”的感受。
说在最后
因为实在听不懂念经,当天就下山了,点了挺多肉,挺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