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地狱之路,是用期望铺成的。” ——克里斯多福·孟
期望与要求可分为明说和暗示两种方式。暗示比明说应用更广泛。
比如不说话,再加上脸色有点难看。一般说话的语气中必须夹杂着适当比例的受伤和冷漠。
亲密关系刚开始的时候,这些暗示通常可以让情人不停地道歉,发誓绝不再犯,甚至愿意写血书来证明。
喜欢有话直说的人,那么表达需求最佳的方式是使用命令句。如果能让命令句听起来像是理所当然的亲密关系公约会更棒!也有一个千古名句:“如果你真的爱我,你就会( )(填上你的每日一需)。有时候撒娇或者抱怨一下可以有强调的效果。
所有这些举动的目的都是要对方证明他们“爱”你和你“爱”他们一样多。
很多人认为需要某人就等于爱他。因此,为“爱”所苦就是问题所在。
期望就是通往地狱之路。因为期望会把接受和让人自由等充满爱意的感觉挡在门外。
如果我不能接受别人现在的样子,或不让他们自由地走自己的路,那么我就不是真的爱他们。我只是想从他们身上得到满足,与他们建立亲密关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爱,而是为了满足我小小的自私需求。
我们遇到伴侣后,沉睡多年的需求由全员出动,而对方又不会读心术,并且对方也不可能满足我们情绪上的无度需索,内心得不到满足,这让我们很失望。
我们没有认识到,满足我们并不是对方的责任。在这样的亲密关系互动中,最悲哀的是,在“小小的我”得到满足之前我们不愿意去爱我们的伴侣。
紧抱着需求不肯放手,又不让自己去爱,就这样,我们把自己推向亲密关系的地狱。
不论是用暗示还是明说的方式提出要求,我们必须明白一件事:我们真正需要的,没有人能给,也没有人能让我们快乐。
我们要求别人来爱我们,那就是否认我们自己心中有足够的爱。我们行为背后的需求,绝不会让我们感觉到自己内心的爱。
如果我们执著于期望和要求,我们寻觅真爱的任务注定要失败。因为它的所在就是我们的心中。
追求期望和要求的后果就是使人不悦,十分确切的是双方都要承受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