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春天,我们或多或少会有些遐想。
立春过后,天气渐渐变得温暖。春天的头一件事就是解放大地,让土地变得松软,雨水渐渐增多,河水上涨,溪流也开始流淌起来。生命把土地和水掌握在手,又生机勃发,昂首生长了。花草树木也苏醒过来了,汁液开始在树干里流淌了。一夜之间,树木裹上了绿色的轻纱,眼看就要吐出新叶来了,一天一个样,不到一个星期的工夫,树上已是绿叶满枝。处处碧草如茵,连沙地也冒出青草来。田野里,人们开始翻田、犁地、播种、育秧……一切都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充满了生机与希望,到处一片欣欣然!
春天给了我们无限的希望。是谁让沉睡的大地苏醒了?
《易经·说卦传》曰:帝出乎震。
“帝出乎震”,“万物出乎震”,万物皆因震而生。
《易经》又云:震,东方也,木也,春也。万物皆春始。震何以有如此大的威力?“震,为雷”,“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春雷震震,让我们想到惊蛰。惊蛰时节,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地下冬眠的昆虫,引得它们纷纷探出地面。
昆虫真能听到雷声吗?不是的,是地下升起的阳热,大地回暖让昆虫“惊而出走”。
孩子眼里的春天又是怎样的?
这是我们家孩子眼里的春天。
“震”还给到我们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我们来看看震卦的卦图。
震下震上
震卦初九一阳爻,像不像前一年秋冬收藏、蛰伏于地面之下水中的阳热正从地下升起?或是冬眠的动物正跃跃欲试从地底下钻出来?一股向上、向外发展的力量正欲破土而出?这股阳热升至九四地面与地下相交的阳爻之际,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出地面,震万物而萌发,如春天的蛰雷。“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震动之力,无不欣欣向荣。
大自然赋予了一切生物以希望。冬去春又来!年年都有春天,可每年的春天都是新的。
“致中合,万物育焉。”爱与宽容、耐心与等待,大自然给了我们最生动形象的诠释。大自然赐予万物一切赖以生存的条件和基础,让万物皆能自我实现,让兰花开得宁静幽雅,让松树的种子成为参天大树,让小草也能为大地增添一抺绿色,让马有草吃,鸟有虫吃……大自然的爱,不增不减。“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爱润物细无声!这是怎样自然、宽松的生长环境!她让万物各得其所!老子说:道法自然。道、法,就在自然中。
大自然对于我们究竟是什么呢?细想起来,我们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都源于我们童年时期在大自然中得到的快乐。
我的家乡有一条河。春夏的时候,我常跟在奶奶的身后在小河、小溪里捞鱼虾,在泥巴里掏泥鳅。潮湿的田地里、沟渠里,看到有气孔的地方,拨开泥巴,总有泥鳅在里面。我们还山上采蘑菇、摘果子……儿时,我们也干很多的活,拿到现在来讲,小时候很辛苦,但在那时不知辛苦为何物!这些辛苦全然没有记忆中儿时的快乐来得更深更远。对于故乡的山山水水,也因为童年的记忆有了一份更深切的感情。
我们现在的孩子亲近自然吗?我们所看到的是他们越来越远离大自然!越来越多的孩子被无情地打磨成一台台学习机器。这种打磨也许是父母无意识的行为,但对儿童的成长却存在着致命的打击。独生子女的时代以及他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与我们那个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他们有着更多的照顾、关爱、限制和压力。他们的童年生活远没有我们那个时代来得简单、纯粹、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甚至是孤单的!
大自然于孩子的成长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卢梭说过: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
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一定会是一个热爱生活,感情丰富,富有创造力的人。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
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就是鲜活的“教材”!
冰心曾经说过:“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就是让我们松开双手,给孩子们一个自由、宽松的空间,尊重他们“野花”一样的天性,让他们像野花一样自由自在地成长……
对于同样是大自然之子的孩子们,他们是家庭的,也是社会的,但首先更应该是大自然的。我们需要塑造孩子,但不能以牺牲孩子的童趣、童真、童心为代价。
很难想像,一个很少走近大自然,不喜欢到大自然中去的孩子,一个成天埋头于作业,成天对着电子机器和游戏的孩子能有什么样的情感,能写出什么样的文章,又会有什么样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带孩子去大自然吧!去看鸟儿冬去春来,去看池塘边蝌蚪游,去看螺在湖壁上产卵,去看小鸟在枝头闹,去看龟妈妈背着龟宝宝在湖边晒太阳……让孩子像小马驹一样,在大自然里自由奔跑吧,让他们在草地上打滚,踢球,大喊大叫,汗流浃背……去山野里,去感受“空山新雨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那里,有唐诗宋词,有元曲……
写于2013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