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华妈!黎华妈!”半夜两点的大门口传来一阵急促的呼喊声,“我媳妇肚子痛的不行,怕是要生了。”
“来了来了!不要慌!”母亲飞速地穿衣、起床、出门,“我白天刚检查过,应该没这么快啊?!”
母亲是村里的赤脚医生,在幼儿园的边上还有个小诊所,诊所里也只是备了几种常用药,接的最多的活还是给病人打打针。因为曾经去县里接受了接生的培训,现在村里十岁以下的孩子基本都是母亲给接生的。当然也有那种胎位不好,或者孕妇本身不适合顺产,在母亲的建议下去乡卫生院生的,但也是极个别的了。毕竟农村妇女相对较糙,没那么金贵,而且去卫生院还要花一笔钱,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舍得去的。
母亲接生也没有明码的报酬,最简单的人家只是给包几个鸡蛋就算是感谢了。由于母亲手艺好,从来没出过岔子,以至于方圆几里有哪家要生孩子的,都跑上门来求母亲!
黎华印象最深的是下姜村的一户人家,连请了母亲三个晚上,两里多的夜路呢!结果到第四个晚上才给生下来。产妇家是千恩万谢的,除了几个鸡蛋一条咸肉,还给包了两角钱!那已经是很大的手笔了。
下姜村是枫树岭乡有名的贫困村,要田没田要地没地的,黎华只记得有个叫小姨外婆的亲戚,但具体是怎么样的亲法,小小年纪也实在是不清楚。但白马的大姨父可能是觉得还算亲的,所以就想亲上加亲。
大姨的大女儿,黎华的大表姐已经二十了,大姨父非要她嫁到下姜去,表姐死活是不肯。最后实在是被逼的没办法,就跳了河了。黎华知道后很是伤心了几天,印象中表姐可好了,漂亮能干还给买冰棍吃呢。
母亲天快亮了才回家,孩子还是没生下来,这也是常有的事,也都习惯了。特别是生头胎的,没什么经验,肚子一痛就大惊小怪的非要来喊母亲。
舅妈生表弟的时候,黎华在门外就亲眼看到和听到生孩子的情形。舅妈在床上呼天喊地的,舅舅急得小碎步在不停兜圈,母亲喊舅舅去烧了开水,并把医用剪刀、钳子之类的放在一个铝饭盒一样的盒子里给煮了煮。舅妈生产还是挺顺利的,从母亲进去到传出婴儿啼哭也就半个小时的时间。
“是个小子,”母亲把头探出房门说了声便又回去了。
舅舅乐的是嘴巴也没合上,外公更是拿起旱烟枪,很是用力地猛吸了两口,乐得连胡子都翘起来了。外婆生了五个就舅舅一个儿子,舅妈第一个生的也是女孩,这回总算是有交待了。
黎华还没上学以前,就曾经偷看过母亲放在抽屉里那本小小的接生手册,虽然不认识里面的字,但是有插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