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来国外的时候我十八岁,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9年英语,高考英语近满分(出国之前我没考四六级或者别的,所以截止到当时只有高考作为指标)。我以为我的英语在国外不会有太大问题,至少日常交流中不会影响我上课办手续和交朋友。
然而我太天真了,我拖着行李箱飞了几千公里来到异国他乡一周之后,我甚至都没敢张开几次嘴。并且直到今天,我都没好意思给我的外国友人们说我学英语已经学了九年,从小学三年级学到现在。
刚开始的时候状况是这样的:生活中,外国友人的聊天,我只能听懂大概百分之七十,配上肢体动作大概能理解并作出回应,但是无法流利地表达自己,地道就更谈不上。学习上,只能理解到百分之五十甚至更少。办手续的时候,也往往需要跟工作人员交流很久,最后也只是一知半解,回家之后还需要问曾经办过的朋友。
可以说很惨了。词汇量很小,并且由于国内教材的原因,学到的词语往往不是现在的native speaker常用的词,以至于一个英国小哥哥说我的表达方式和用的一些词,听起来像是他的奶奶。简单的例子,有一次我找同学借橡皮,但是没有一个人知道eraser这个词,直到我改用了rubber。但是在我的印象里,新课标实验教科书,最开始的第一本英语教材里,教的就是pencil eraser sharpener(同样这个词他们也不太用)。另外一个例子,我在国内学到的英语,orange即指橘子又指橙子,在字典上也都是如此,这的确是正确的,但是在他们的口语中这是严格区分开来的,orange就是指橙子,用来指橘子的词是mandarin。
这还只是一些常用词,一些我原先觉得绝对不会出问题的词。
另一方面是听力。不同于我后来和出国前练习的BBCVOA或者各种考试中的听力录音,大部分的人是有自己的口音的,而且有的时候非常的严重。欧洲是一个高度融合的区域,可能他的父亲来自意大利奶奶来自匈牙利。匈牙利人说英语的时候“r”会有一点单独发音的意思,不像中国人处理这个r一般就当作儿化音,德国人说英语口音会很重,甚至会带出小舌音,意大利人也是如此,重音常常会出现在最后一个音上。
这对初来乍到本身英语水平就不好的我来说是莫大的困扰,但是对于别的欧洲人就不会。所以这样看来还是我自身的问题。
写和读是当时而言问题最小的,但是同样对不起我认认真真学了的这九年!总之刚出国那一段时间,英语给我带来了无比的打击。有时候我学了九年的英语甚至还不如我学了半年的德语有用,这不由得让我重新思考新的外语学习方法。
首先,通过德语的学习经验,我觉得一门外语是完全可以在一年之内达到可以正常使用的状态的(日常可以流利的交流,也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阅读和书写),如果一门外语你学了很久却还是不能很好的使用(就像我刚出国的时候那样),那是相当有挫败感并且不利于学习的。我们在国内的外语学习之所以战线拉的那么长却收效甚微,主要有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1.单词背不牢就不能进行接下来的训练。
单词是一切的基础,单词是相当重要的。但是,这不代表你单词没有背的特别牢固就不能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国内的很多同学在复习四六级或者托福雅思GRE的时候,在单词阶段就已经要放弃了:“背了一遍又一遍但是就是会忘,背多少遍都不管用。”
会忘是肯定的!一个词,如果不在语境中进行熟悉,你背多少遍都是不会记牢的。甚至记牢的也可能是错的!举个例子,curve,曲线,背的很熟了。但是他是指什么样的曲线呢?是函数曲线?还是指雕塑身体上的曲线?或者更抽象一些是用来形容思维上的曲线?这些东西是背单词背不来的,而当这个单词脱离了你的单词书,真的进入到一篇文章中灵活的应用起来的时候,你反而会对这个你原先背的很熟的单词感到陌生,换句话说,你花了很久的时间背书的单词,在最终用起来的时候效果并不好,你以为你记熟了,最后发现还是不会用,挫败感满满。这是因为背单词不是目的!会用起来才是目的!
举个例子,中文有个成语叫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但是事实上这个成语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几乎只能用在否定的句子中,“我终其一生也无法望其项背”,“我努力了很久还是不能望其项背”。在高考中,如果在成语判断题中看到这个词用在肯定的语句中,是要判错误的。
所以可见,只背单词或者字典是不能解决大问题的,你可能把望其项背这个词在字典中的含义背的很熟,最终却还是会用错。你的母语中文都是如此,何况一门外语。
所以,对待单词的正确的态度和做法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背单词的要诀:短期 大量 重复 快速。
短期:尽快的完成单词工作进入到下一项。四级单词我背了一周,六级背了两周,托福背了三周。
大量:不要一天十个或者一天二十个这样的小数目,集中突击。一天十个是很容易让人懈怠的,“明天补上也可以呀”,久而久之就完全忘了。
重复:不要怕忘!不要怕忘!不要怕忘!你是人,不忘才是不正常的。重复是对记忆最有用的,而不是一次性看这个单词十分钟就再也不管他。事实上如果你不用起来,你是永远也记不牢的。
快速:不要在一个词上停留太久,也不要试图记住单词书里列在那条词语后面的所有解释!时间要用在重复上。
那什么情况下你可以结束单词的准备工作了呢,打开单词书的一页,看到百分之六十的单词都能想到他最常用的一种解释,并且该页的所有单词你都【觉得眼熟】,就可以进行下一项训练了。再强调一下,你不用起来,单词是永远记不熟的,再耽搁下去只是浪费时间。
误区2:我只要沉浸在语言环境里,就会有进步
这是很可怕的一条。我们之前看英语学习经验,有时候会看到:“每天早上起来听听力,听了一个月后忽然发现自己都能听懂了!”
这种事是不会自然而然的发生的。如果你只是把英语放在一旁当做背景音乐,那你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有进步的,只有婴幼儿时期人才会有这种功能。你给自己营造出自己很刻苦的假象“啊我每天早起听英语”,但是事实上,你是在偷懒。
所以应该怎么样呢?精听!精听!精听!
任何优秀的听力材料都可以,方法如下:
初级阶段:第一遍不允许看听力材料,试图把听到的每一个词记下来,听不出来的地方空着,最多听五遍,然后矫正答案,分析为什么听不出来。
然后听一句复述一句,并且说出自己对这句话的解释。说出解释是很重要的,有些人可以很好地复述出来每一个词,但是要他立马反应出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反而做不到。可是生活中,或者考试中,不是每句话都有时间让你停下来慢慢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如果不从一开始就进行训练,后期只会耽误你做听力和口语,并且会影响你的留学生活。
中级阶段:其余步骤不变,重复听的上限变成三次。
高级阶段:只给一遍。
误区3:口音很重要
初来乍到的很多留学生,尤其是中国留学生,都是处在社交群体的边缘的。他们完全不敢开口说话,生怕别人嘲笑自己发音不标准。在国内的时候也是,一听别人说英语,首先就要评判一下对方的口音怎么样,是有一口标准流利的英音还是蹩脚的方言味道。
但是这对于外国人来说真的无所谓!只要你能说清楚说明白声音够大口齿清晰,能表达清楚自己想说的,别的就统统没关系!
敢张嘴才是最重要的!
国内的小伙伴可能不太容易找到开口说英语的机会,这里推荐两个APP:
Tandem:语言交换教学。会有外国人跟你交流。
DAKA:人机交流,每天会给你一个口语主题和好几个问题,你可以录音并且听到你的回答
码字好累,先这么多啦~希望小伙伴们都能在英语的学习道路上越走越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