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得到上听了6本心理学类的书籍。
以下是今日的学习收获:
首先听了三本积极心理学基础书籍,分别是《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活出最乐观的自己》和《教出最乐观的孩子》。它们的作者是马丁·塞利格曼,是当代认知心理治疗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积极心理学之父"。他不再将心理学研究内容的局于性格的缺点和不幸,而转向研究人的美德和优点,提倡心理学要为提升人类的幸福感而努力。
在《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中,马丁提出我们要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能改变的行为上,对于不能改变的行为需要平静的接受,这才是提升自我和提高幸福感的最明智的方式。但想要实现这个看似简单的思维转变必须把一项古老的美德和有效干预相结合,这项美德就是勇气。不仅仅是需要足够的勇气接受那些无法改变的事实,还需要勇气去承认自己拥有改变的能力。书中介绍了四个有趣的案例,其中里根的女儿将自己不幸的人生归结于悲惨的童年经历,这实际上是一种害怕承担而放弃自己改变命运的可能性于是选择逃避的表现。勇气需要主动走出那些因为自己的懦弱,而有意无意地为自己编织地可以变相带给安全感的牢笼。当勇于自己承担选择时会减少对其他因素的依赖和埋怨,产生因为对自己人生拥有掌控能力而滋生的幸福感。另外,焦虑、惊恐等情绪是可以改变的,通过正确地解释自己的身体感觉,坦然面对,并每天进行放松练习和冥想就能改变这些行为。
在《活出最乐观地自己》中,马丁提出,人之所以会悲观,是因为他们有习得性无助的经历,但只需要改变自己的解释风格,乐观同样也能后天学习。当经历失败之后,自信心受挫,觉得自己永远都做不好,接着觉得自己不管做什么都没有用,并认为都是自己的错,充满了无力的宿命感,最后成为了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接下来的一切都会是死循环。然而转换一下思路,改变一下解释风格,一切都会大不相同。一件事失败后,将永久性的认知转换为暂时性的思考,认为这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并认为结果的发生是有特定原因而非普遍性的,并且存在环境、运气等非个人化的因素,那么面对同样的结果,我们的心态却会充满希望。如何去应用乐观思维的方法呢?书中提到ABCDE疗法。遇见坏事,产生想法,若是用了用悲观的解释风格面对后果,那么开始反驳,找到暂时的、特定的、非个人化的因素进行乐观思考,若是结果依旧不愉快,就别再翻来覆去纠结,只要结果非灾难性,那么干脆扔到一边继续过日子。当然轻度的悲观能让我们做事前三思,但生活还是需要更多的乐观。
在《教出乐观的孩子》一书中,马丁提出了教孩子学习乐观ABCDE疗法的方法。他首先指出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常犯的两种错误:一、将自信直接加在孩子身上;二、不恰当的指责孩子(非特定的、非暂时的)。在教育乐观的思考方式时:一、教孩子捕捉第一个出现在脑海里的意识,但不要直接相信它。二、记录自己的ABC模式,反驳自己第一个想法,找出反驳的证据。三、学会找出最坏的、最好的和最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制定化解的计划。
《失败的逻辑》是一本研究在复杂系统中我们为什么会失败的书。在当下这个动态的社会中,所有“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不仅仅存在时间上的动态发展,还存在着众多相关因素互相影响,因此我们需要运用系统的思维模式和复杂的行为面对。大致需要六大步骤。首先在明确目的时必须制定清晰的目标,比如说将细节进行拆分,同时还需要经常问自己:“当我解决了这个问题的时候,想要保持的现状特点是什么?”,从而找到容易被忽视而后造成严重后果的隐式目标;然后通过搜集信息,找到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接着预测发展的趋势,但是需要注意不要根据事情的现状线型外推来预测未来,需要理解指数增长和振荡的时间结构;随后制定计划采取行动,并在推进中不断改进策略。在现在复杂的社会中,我们需要把简单的线型大脑打造成复杂的立体脑,不仅需要学会系统思考,探究各种变量的相互关系,还需要训练动态之眼,时间是最强大和不可违背的力量。
《怪诞行为学》分析了人类的非理性行为的原因和避免措施。一方面,当人以为自己在占便宜,或者被免费诱惑,或被第一印象误导的时候容易踏入消费陷阱,影响生活质量。在另一方面,当环境压力过大时,比如当众发言,或周围人对某件事趋之若鹜的时候,理性能力就会下降;另外,当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错位的时候,非理性会占据上风。那么如何避免非理性行为对生活带来的影响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设立预先干预机制,设置底线并联合好友设置奖惩机制。第二个方法是对自己诚实。第三个方法是调整看待物品的心态,要把交换过程和本身经历分割开,保持冷静。
《超越感觉》是一本介绍批判性思考的教科书。我们都知道感觉往往不靠谱,那么就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就是不断提问探索,检验各种观点和论据,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我们在思考中常会下意识犯错,比如以自我为中心(自己的东西越看越爱,或收到学科思维的限制),还有因为好面子,下意识地攻击批评者而忽略问题本身,甚至还会出现自己都无法证明的假定。正确的批判思考首先是要知道自己优缺点,有一个对自己最初感的大致判断,比如说我是一个偏悲观的人,那么事情的结果往往会比我第一感觉的好一些,这时候需要自我鼓励。然后需要通过敏锐的观察进行良好的沟通,选择一个议题的小的切入口进行足够时间和篇幅上的深入思考,分别探究观点和事实,再判断搜集来证据的合理性得出结论,并试着通过说服别人来检验自己思考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