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老师《散文课》学习笔记之三
一、散文的含义:
一是作为动词的散文(行文)。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曰:“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刘勰的“散文”有书写之意。
二是作为文体的散文。在我国古代的传统中,举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字,统称为散文。
“五四”以后的现代散文则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以自述为中心文学体裁,按其内容和形式,又可分为散文、杂文、小品、随笔等。
由此可见,散文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被赋予不同内涵:
(1)与韵文相对,包括辞赋与骈文在内的文体;
(2)与韵文、骈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骈俪的文体,包括散行文章、小说与戏剧,这是广义的散文。
(3)不包括小说、戏剧,只是散行文章,这是次广义的散文。
(4)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狭义的散文。
散文作为与诗歌相对应的文体称谓,在我国产生于南宋,时人罗大经在其所撰的《鹤林玉露》丙篇卷二《文章有体》中指出:“山谷诗骚录天下,而散文颇觉琐碎局促。”
在此之前,作为文体的散文往往简称“文”,与“诗”相对,有韵为诗,无韵为文。文的范围十分驳杂,但一般不包括小说、戏剧。
在不同时代,散文有不同的称谓。汉代称辞赋,六朝称骈文,唐宋称古文,明末称小品。20世纪初叶,西方的essay介绍到我国后,与我国的散文传统相结合,形成了如今的散文样式。为此,不少作家与文学研究者做出了艰辛的而深入的探索。
二、散文的文体特征
散文不像戏剧、小说、诗歌那样具有固定的文体样式,但散文还是拥有以下核心特征:
(1)第一人称;
(2)叙事围绕个人展开;
(3)情节淡化;
(4)风格轻松自然;
(5)叙事随意,似乎不那么重视技巧。
散文是一种以作者为中心的语言性的创作活动。简而言之,散文就是一种自我叙事的活动。
与小说相比,散文的篇幅比较短小,但散文的篇幅可长可短,如今的长篇散文已经不胜枚举,几十万字的鸿篇巨制也不罕见,但优秀的作品却十分稀少。
散文首先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是一种源于实用文体的自我叙事。
第一,散文是语言的艺术。
第二,散文是叙事的语言的艺术,以叙述语为主体。
第三,散文是自述,以自我为中心的叙述。作者与叙述者是合一的,作者即叙述者,作者直接进入文本,直接向读者叙述。
第四,散文的形式多种多样,无固定文体样式。
第五,散文的叙述方式轻松、随意。
三、散文的界定
第一,散文与诗歌相对应的界定:有韵为诗,无韵为文。这种界定包括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
第二,散文与小说、戏剧、诗歌相对应的界定:按照当下文坛的普遍分类,即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第三,散文界定梳理:其一,古代的界定。其二,“五四”以后的界定。
四、当下散文的状态
第一,虚构自我与非虚构自我散文。从非虚构的角度看虚构自我的散文,这样的散文属于“类散文”,主要表现为“类小说”。
第二,文学散文与非文学散文。
优秀散文应该具备的三个特征,即亲和力、感染力与震撼力。亲和力,就是亲切而温暖;感染力,就是感化与影响;震撼力,就是强烈的冲击,使读者的精神与情绪发生剧烈波动。无论何“力”,都要具有情感、想象、文化、修辞、意境等。
散文作者的水平要高于普通读者的接受与欣赏水平。但这个高于应该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如果超出过多,可能不能被读者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