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门口纠结犹豫,几乎就要转身离去。这时,楼下响起了脚步声,好像正朝这边走来,声控灯受惊地亮了起来,我像是即将被暴露在的光天化日之下的小偷,不得不在暴露之前立刻选择下一步计划。我鼓起勇气敲了敲门,一个年轻的女孩过来了,我问她可不可以咨询,她说可以,然后我走了进去。我身后的门,被拉了过来,我最终也不知道,那个逼我敲门的脚步声有没有上楼来。”
——题记(来自我学琴之初的文章《准备好了吗》)
距离我开始学钢琴已经过去了一年半,我要是不翻看那时的文章,就已经忘记了那个冬天学琴之初我所有的感受了。我那时的心是神圣而担忧的,生怕命运随便一抖,就把我学琴的机会拐走。这一年半里,我也没有写过什么文章来记录这段来之不易的时光。当我准备再次出发时,站在学琴的进程中,我突然想要写点什么。
我学琴的时间算起来其实只有一年,刨除寒暑假读研时四个月停课的时间,还有三个月过度抑郁的加班狗时间,剩下的上课及练琴时光屈指可数。即使是到现在,我的进步也不算大,手指依然不够灵活,节奏感很差,练琴太少,乐理也没有自学多少。陡增的工作量是我生活中的一个大困境,无法回避,无法改善,这大概不是一个好借口,但它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导致我抑郁,使得我在抑郁的时光中效率大跌,荒废了三个月。这三个月里,我不太敢写文章,生怕戾气太重,一写完就变得绝望和孤独,也不愿在笔端留下一些本该忘却的回忆,担心将来某个不经意的时候又想起来,再来一次锥心之痛。我去医院看医生,也去做了心理咨询,在寒气逼人的冬天里,我像冰层下的鱼儿,独自奋力而狼狈地游啊游。
冬天过去了,我又继续学琴了,忙碌的时光依然忙碌,不快乐的时候还是很多,但又如何呢,总不能因为太忙就不学了吧?如果一直要忙下去呢?阅读和不断的观察告诉我,我应该把这件事继续下去,无论我白天多么狼狈。中国当代文学大师木心在文革中被囚禁十八个月,还在白纸黑色的钢琴键盘上无声地弹奏莫扎特和肖邦,在理应写交代材料的白纸上写诗,与控诉文革相反,他只在文章中留下淡淡的俳句:“我白天是奴隶,晚上是王子。”一个人即使经历梦魇,需要用一生的时光去填补,也要留下时间给自己真正要做的事。现在,2016年的大半年又过去了,我又看了一些书,听了一些课程,想明白了一些事情,《拜厄》快要弹到结尾,想想那段暂停学琴由他去的抑郁时光,顿觉奢侈和不值。
我学琴之初,本是准备声乐钢琴两手抓的,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声乐老师,我钢琴老师的声乐课又和我碰不上,加之我抑郁混乱的生活,学习计划就暂时搁置了。大约两周前,我在曲靖约一个好朋友出来聊天,末了,她送我去车站,我们路过一个声乐选拔赛的现场,好奇地围观了一阵。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为什么不开始学声乐呢?其实,我这两年几乎是每周回家的,偶尔会去昆明或者留在曲靖,以前总是不顾一切往家赶,像要狂奔回去透透气,但这两个月来,我通常会一个人待在曲靖,花上三四个小时读书或学习,再快乐满足地回家去。如果是这样,在曲靖学声乐又何尝不可呢?我迅速地做了决定,迅速地联系老师。然后,我的钢琴老师给我推荐了她的老师,告诉我她的微信很难加,有可能她不会收我的。是啊,我对声乐老师的这种风格早已有所耳闻,好的老师总是愿意教好的学生,最好是专业的,那样省力效果好。我一开始加老师的微信的确是没动静,我等啊等,一周过去了,然后我决定再试一次。结果就成功了,大概是因为我的钢琴老师给她铺垫过,她什么也没问就收我了,我们迅速简短地约定了上课时间。
这事就这样成了?
我有点懵。
其实,我对学声乐也是没有信心的,就像当初开始学钢琴一样,不知道能走多远,也不敢保证能走多远。克雷格莱特教授在耶鲁公开课《聆听音乐》最初的课堂上说:“音乐是一门语言。”正因为如此,学音乐才会比欣赏音乐来得更辛苦。像学习语言一样,要听,要辨,要熟悉,要练习,反复粗暴。我对声乐了解不多,担心自己没有天赋,体会不到老师要求的发声位置,担心没法完成作业,还担心老师把我给退了。但这一切不安都不足以成为我不开始的理由。学习的过程不就是一次次尝试的过程吗,其他的都是其次,比起过程来,结果就显得不太重要了。
在学钢琴的过程中,我学了一段时间乐理,听完了耶鲁公开课《聆听音乐》,听完了山东大学艺术学院的《中国音乐十讲》和《西方音乐十讲》,听完了中央音乐学院的《曲式与作品分析进阶》,还看完了大半本《聆听音乐》的教材,我开始接触美声和合唱,接触古典音乐,一切令我兴奋快乐迫不及待。我依然只是个不咋地的钢琴学生,但这个过程,我收获了很多东西,内心变得清晰,信念感也越发强大。喜欢一件事就是这样的感觉,不顾一切地去热爱,不在意结局,不在意别人说的“来不及。”这也是我打算再次出发的一个重要理由。
我妈听说我找了老师学习这件事后,扳着指头替我预算了这对她来说过于高昂的花费,还给我说了我来回奔波的不好之处。我说我都考虑过了,那些不是绝对的不可控因素,先开始吧,以后再在过程中调整。至于花费,虽然对我来说不算小数,但那是一种给自己的投资,我可以不买衣服,不出去旅游,但我不可以不学习,不可以不看书,不可以放弃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尝试。
老妖在她的文章《穷不是一种原罪,相信自己会一直穷才是》里写道:“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在长大后会不停复制父辈们的行为模式,好像他们根本看不到生活还有其他的可能。可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完全有机会通过多跟其他层次的人交流,阅读比较专业的书籍,寻求更高的教育机会等等方式去开拓自己的眼界,训练自己摆脱那种根深蒂固的思维习惯。突破自己,完成阶层流动,只是极少数的人能够做到的事情。但是,哪怕没有办法逆袭,我们至少,能够在有限范围内,争取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是从一开始就拒绝任何尝试和改变,就一句“我就只能这样了”随便就打发掉了自己。
在能力范围内去尝试比什么都重要得多,没有人能随便抑制你的可能性,只有你自己。
一直特立独行的猫说:“你永远不知道,你的付出将会在哪里回报你。你以为做了好久都看不到回报,是因为幸运之神在给你准备一个更大的礼包。当你赋予自己每段生命时光里一个全新的尝试,将会改变你的未来。一切的努力,都不会是白费功夫。未来有一天,你以为是幸运的降临,事实上,是自己值得拥有。”
So,再次出发!两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