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一块听听直播课里花了1.99元听了彭小六的《改变成长困境的7种能力》的分享,小六老师分享了关于自己如何从三线城市的程序员不断打磨这7种能力最终变成了一个有着诸多头衔的斜杠青年。他如今是简书头牌签约作者、行动派专栏作者,出版了自己的新书,还是上市公司部门经理,拆书帮教育长老,知识管理和时间管理达人。这样的一位具有多维竞争力的斜杠青年,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让我们来看看他教授给我们的突破成长困境的秘诀。
此次分享的主题是7种改变成长困境的能力。我认为最为核心的能力是学习力。学习力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阅读力和知识管理。
阅读力
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有句话说你有一万字的输入才能有一千字的输出。但是很多人有这样的困惑,我的书太多了,多到看不完怎么办?或者我读书的时候总是没有耐心去读完一本书,读到一半就想放弃怎么破?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不是读不进去,而是你的阅读能力有待提高。阅读可以分为快速阅读、主体阅读和精读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阅读目的有所不同,带着目的去阅读,让你收获更多。
1、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适用于商业类、方法类、工具类的书籍阅读,这一类书往往有着清晰的结构,我们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去做读书笔记。选择读这类书籍一定是你在哪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想在这些书籍中寻找答案,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读这类书籍的时候一定是要带着很强的目的性去读的。
比如我们首先可以通过看目录看序言的方式找到自己的关注点,然后通过扫读、挑读的方式去读,因为这些书往往在某些章节某些段落就已经列出了你想要解决的问题的答案,那么看到了这些内容,这本书的使命就已经完成了。
快速阅读是我们打开视野,发现更好的理念和方法论,打开心境的一种方式,通过读这样的书籍,能够让你发现生命中更多的 可能,而不仅仅局限在当前的状态。
2、主题阅读
如果你想深入地系统地了解某一个领域,主题阅读就是其中的途径之一。你可以把该领域中所有的快速阅读书籍选出一部分去读。在读的过程中通过快速预习到罗列问题再到寻找答案这样的路径去读这些书籍。
3、精读
好的书籍需要我们反复去读,反复琢磨,反复思考。精读经典的过程已经不仅仅是打开知识视野,打开新领域的大门这么简单,更多的是知识的进一步升华。
精读是知识的迁移。从某一个知识点联系到另外一个知识点,有利于知识的链接,融会贯通。
精读是溯源。很多时候,你学习某个知识点,很感兴趣它的来源是什么?比如说你参加一个牛人的分享活动,他所讲理念你会思考他的这些知识是从哪里学到的呢?怀着这样的困惑去书籍中找答案。
精读是双向循坏。很多人在学习某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往往只有单向的学习,并没有进行更多的互动和创造更多的链接。举个例子,在学习英文的过程中,你试着去翻译一篇英文,翻译完了就完了,这是单向的学习方法。而如果你在时隔一个月之后再将自己的这篇中文翻译稿翻译成英文,然后再将其与原稿对比,查看自己哪方面存在不足,继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这就是双向循坏的学习方法。双向循坏能让你加深对知识的掌握,融会贯通,发现更多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不断输入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得变成真正需要用的东西,这时候我们就进入到了知识管理环节。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就是小无相神功
我们通过网络、牛人分享、书籍、与人沟通等方式收集信息,但当信息足够多时,如果不加以整理,应用起来就无从谈起。
加上现在的互联网时代信息量爆炸,每天都有很多林林总总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大脑,见花乱欲迷人眼,如果每一类信息都去浏览的话无疑就是掉进了笑来老师所有的注意力三大坑之一——莫名其妙凑热闹。我们该怎么做?
1、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学习。既然信息这么多,我们又不想浪费自己宝贵的注意力,那我们就对信息进行过滤就好啦。这就需要我们问问自己什么是真正需要的?明确自己所需再去浏览信息,关注什么就看到什么,这样就会减轻众多信息面前无所适从的焦虑感。从焦虑型学习者转变为猎手型学习者。
2、设置信息“收集箱”。很感恩互联网时代科技的日新月异,让我们在管理知识方面有了更多更好的工具。比如,我就超爱那头大象——印象笔记。在浏览信息的过程中,将认为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通过命名、分类、贴标签的方式将信息归类整理。需要调用的时候就能一键搜索出来,是更高效的管理知识的模式。之前印象笔记免费赠送了一个月的高级用户,后悔没有去体验更多的功能,不过就目前初步使用印象笔记的体验来看,真的是觉得特别棒的一个工具。
3、如何管理自己的信息“收集箱”
内容解构。讲信息进行分类,分清哪些是故事内容,哪些是观点,然后对于这些知识进行整合,重构信息。其实这就是一种知识内化的方式。打个比方,古典老师在其专栏中《在职业未来的新坐标下,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能力》中提及的六大能力即设计感、讲故事、表达感、有趣、整合以及共情力就是《全新思维》里面提到的六大能力,但古典老师对其进行了整合,思考了其对于职场的真正意义,然后进行了重新定义。
打好标签。给经过整合内化的信息贴上标签的方式能够让我们随时随地地调用信息。比如你在信息收集箱里面收集了很多写作的素材,每一个素材都进行了分类,放入其对应的标签里面,那么等到你下次写作的时候需要调用哪一方面的知识的时候就可以调用出来直接用了。
以上提到的方法论其实践行起来并不难 ,为什么很多人都不去做呢?其实更多的源于内心的恐惧。当我们不熟悉一个领域的时候,就会本能得去抗拒它。因为我们做一件事更多时候是喜欢做好这件事之后被奖励的感觉。但如果你不去做,又怎能体验得到做了之后的快感呢?所以克服心理障碍,是迈出行动力的第一步。
行动力
第一步难,后面就是玩了
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自己的一生,关键在于你没有去践行。知道再多的方法论,不去践行都是无用的,因为这些方法论没有对你起到任何作用。三个小建议打造行动力:
1、不断试错。有时候没有行动力的原因是你不知道应该在哪些方面去入手,所以在进入一个新领域的时候,把自己调整为苍蝇模式——不断碰撞,在各个方向寻找出口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当你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定位之后再进行刻意练习,不断打磨。
2、我不在乎。有时候我们在尝试做一件事的时候,可能有时候会与自己所处的环境格格不入,比如说你习惯了早起,身边的人会说你起那么早干嘛啊,比如你尝试每天写点东西,有人可能会说你闲着没事干么?当然有的人也会给你鼓励。所以对于身边的各种声音,我们有选择得去听就好了,对自己有激励有指导作用的我们就去听,如果只是无端的指责、调侃,或者没价值的评价,完全不必care的,可以直接忽略。
3、尝试微出轨。尽可能做更多的尝试。并不需要你付出什么代价,不需要你辞职,尝试利用周末或者加班的时间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会让你找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可能。
除了践行之外,我们还要敢于分享,因为学习吸收率金字塔告诉我们,转教别人处于金字塔的底端,即吸收率最高的一层。分享是一种输出倒逼输入的方式,同时也是帮助到更多人的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的方式。
分享力
不要等到牛X了才开始,而是开始了才有机会牛X
可能你会这样说?我不好意思分享,因为自己的专业度不够。但是当一个话题其他的人可能完全不懂但又有很大的兴趣的时候,我们是完全可以讲的。当迈出了这样的第一步之后,通过不断打磨不断积累,将会让我们学会如何更好的分享。
1、分享的目的。分享的时候,我们需要明确此次分享的目的是什么?能解决别人什么样的问题和困惑?对别人有什么用?可以思考一下,当你去听别人的分享的时候,你的心态是怎样的,你是想通过这次分享获得什么呢?然后再转换角色,就能让你对于分享有更好的认识,有助于你的分享力的提升。
2、分享的流程。我们可以参考一下美食节目的流程,一般来说都是先展示菜品的最后的样子,然后再示范具体的做菜步骤,最后才是点拨要点,提醒注意事项。那么我们在分享的时候也可以借鉴这样的流程,先是告知结果,即有什么作用和意义,然后再示范具体的方法论和步骤,最后阐述关键要点。
3、分享的内容。内容包含四要素:观点、图解、案例和理论。并不要求每一张ppt全部包括这四个要素,但至少要包含一到两项。这也是检验干货的一个标准,通过检查你所写的内容有没有包括这些要素,可以帮助你挤掉那些不必要的水分。
分享是个人成长、知识变现最重要的环节,分享其实也是服务读者和观众的方式。要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必须善于细心观察观众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明白所需,让分享更具有实在意义。
练习力
慢一点,比较快
练习的目的在于逐渐打造专业度,在个人成长中建立核心竞争力。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天才的一万小时理论》这本书,看过就会懂得,任何技能的养成都要经历漫长的练习时间,就算不需要精确的10000小时,但是如果没有足够长的时间打磨,是不可能学到任何技能的。练习并不单纯的是指重复得做某一件事,而是有目的性的、针对性的刻意练习。如何刻意练习?
1、专注。在一个时期只专注做一件事是很重要的。很多人给自己制定很多的计划,一会了报了个英语学习班说要学习英语,一会有去参加摄影培训,一会又去学吉他。并不是说兴趣只能有一个,而是在一定的时期内专注练习某项技能能让你进步得更快。因为这些技能的练习往往需要投入很多时间才能学好,如果在同一个时期同时学习的话就会导致学习焦虑,无法专注。我们的大脑在对各种各样的任务进行切换的时候,尤其容易消耗精力,所以集中在某一阶段某一时期练习某项技能很重要。
2、练习需要反馈。反馈来自哪?最好是来自于一个好的导师?那去哪里找导师呢?我们可以通过微博、知乎平台去@你想请教的老师,或者在在行下单预约。比如陈华伟老师的知识落地服务等等。
3、长时间练习。把时间当做朋友。
4、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如果你每一天做的事情感觉都很舒服的时候,你就需要注意了,因为你可能没有任何进步甚至处在退步的阶段。每一天给自己适当的难受是必须的,给自己一点挑战,一点难受,每一天获得一点点进步,就是获得了成长。
时间力
管理好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做朋友
1、精力就像肌肉,也会存在消耗,并不是用不完的,所以我们要省着点用,给自己安排太多的任务,但精力跟不上也是白搭。选择自己精力最充沛的时间段做最难的事情。
2、学会任务分解。将目标分解成多个子任务,估算每一个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有助于你更好得分配自己的时间。尝试先完成一个月的计划,根据自己的能力是否符合计划的进度再加以调整。很多人一上来就制定所谓的年度计划其实是不太合适的,因为目标太大,没有进行分解,容易导致在实施的过程中无法量化,最终导致任务失效。
人脉力
人脉是基础,是自己有能力和别人做价值交换
很多人说我不需要人脉,自己能力够强就可以了。但有时候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你必须学会借助他人的力量助长自己的成长。
1、借助大V或者平台的力量。比如在简书上做公众号就是一个好的方法。因为简书的平台比较大,受众比较多。
2、寻找同频的伙伴。你的个人水平往往就是伙伴圈的水平,通过在伙伴圈里面大家互相帮助互相激励的方式能获得更快的成长。比如说加入打卡小组,分享群,结交战友。
总结
总的来说,听完彭小六老师的分享之后,对于如何阅读如何进行高效的知识管理如何通过分享提高核心竞争力都借鉴到了非常棒的经验,听牛人的分享,舍得花牛人的时间,的确可以省掉很多自己摸索的时间。目前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仍然是刻意练习,有目的的积累,保持对知识的渴望,终身学习。
题图摄影by花瓣采集网
作者:Juicegi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