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东风送暖,又到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然而,疫情的雾霾依然笼罩在城市的角角落落,往常热闹的街道显得格外冷清,只有高音喇叭里传来防疫工作者嘶哑的声音,“下楼做核酸了”……这是连日来,能听到的最温暖的话了。
今天是宅在家的第十二天。窗外微雨蒙蒙,不仅打湿了远方刚刚泛绿的山峰和树木,也打湿了无数人的心。曾几何时,斜风细雨,小桥流水,绿丝绦,花似锦,这样一派春暖花开的景象是那么平常,如今却只能凭窗眺望了。
疫情反弹,邯郸车祸,飞机失事……血淋淋的现实,让人又一次开始审视生命的意义。
当我们在家感叹时光飞逝,日子难熬时,很多人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路上。他们是医护、是军警、是消防员,也是那些不知名的陌生人,他们更是父母、是子女,是丈夫和妻子,他们没有无坚不摧的战袍,却有铁一般的意志;他们没有耀眼的光环和荣誉,但他们却是平凡人心中的无名英雄。
既然不知道灾难和意外到底哪个先来,唯有珍惜当下。在每一个睁开眼的清晨迎接太阳,怀抱感恩的心,和家人一起细数时光。
吃饭是头等大事,一日三餐,皆应用心烹调,不仅能满足口腹之需,也能给单调的居家生活平添些许乐趣。炸一盘圆滚滚、黄灿灿的土豆丸子,色泽诱人,外酥里嫩;熬一锅香喷喷的八宝粥,香甜软糯,营养丰富;炒一碟绿油油的青菜,甘脆爽口,芳香四溢……作为资深的干饭人,用做饭来打发时间是再合适不过的事了。
人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得了空,便翻出几本书来读,多少有点反刍的味道。读莫言的《蛙》已是很早的事了,如今再看,方能体会其中深意。小说通过“姑姑”内心的挣扎,反映了时代的变革堕落和人物内心的矛盾变化,令人影响深刻。再读钱钟书的《围城》,又一次体会“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世人皆是这般吧,我想。读《我与地坛》时,突然想到,自己何时能寻到这样一个可以静下心来思考的地方。同一本书,重新阅读,竟能生出些与先前不一样的感受来,这大概就是阅读的意义了。
除去消磨在厨房和书本上的时间,还得抽空侍弄一下家里的花花草草。紫罗兰好久不开花了,给她松松土;玻璃海棠开得热闹,一束束花枝垂下来,须得有个依靠才行;白掌的叶子有点蔫了,赶紧浇水,要不了多少功夫,又变成亭亭玉立的姑娘了……其实,只要拿出培养孩子的勇气和耐性,养花就显得简单多了。
瞧,时间像长了翅膀似的,一分钟,一个小时,一天,一周,悄没声地飞走了。
向阳草木青,明媚春光暖。想来,对面山上的桃花、杏花都开了,粉的,白的,漫山遍野都是一树一树的花朵;麦苗儿也应该长起来了,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绿色,既舒服又养眼……
盼望着,盼望着,疫情早点结束,出门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踏踏灿烂的春色,做些有趣的事,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