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有一个同事,曾经“嘲笑”我跑步,说你那就是年纪大了觉少醒得早。后来她也爱上了跑步,2017年她就定了一个元旦跑出20.17公里的纪录。因为她说,一想想这个目标,自己就兴奋。如今,她通过跑步,结识了很多兴趣相同的朋友,3月12日还跑到日本参加名古屋世界女子马拉松全程。一个女生,聪明不说,还能坚持跑步,当然在朋友圈受人膜拜。
好的习惯,形成品质,就好像是当你站在众人面前时,别人能够通过你的这种品质看见你是“闪闪发光”的。
通过跑步,我找到了自己养成一个好习惯的方法和信心。
一、确定一个要能激励到自己的目标
对于一件美好的事情,很多人只是一时兴起,不能坚持的原因不是自己不喜欢,而是不知道喜欢只是一种情绪的反应。
从喜欢、兴趣到习惯,其实有太长的路要走。把这种一时的冲动变成长期的爱好,就需要刻意地训练,当然就要有一个激励自己的目标。
公司执行董事,今年54岁了。三年前开始学习英语,要说英语功底,应该跟大多数人一样,只是大学学过。他用两年的时间,坚持英语练习。平时的碎片时间从不放过,定期拨打北上广星级洒店的电话,用英文假装订房、问路等等。现在公司来了外籍客户,他总是全程翻译。独自一个人自驾美国和欧洲,全部是自己一个人用英语搞定。
我们问他有什么诀窍,他说我就是想尽快兑现给自己的奖励:英语学好了,就奖励自己去一趟美国自驾游。
想想都兴奋的目标,当然愿意下功夫。在别人看来痛苦的“坚持”,在他看来,越学离自己的目标越近。
二、起步要慢
我们曾经订过很多目标:“每天的学习英语一小时”,“一周三次去健身房”,“一个月至少读完两本书”……但经过一些时候回头一看,这些“宏伟计划”总是不了了之。
我也是一样!
后来,我找到了一个方法:
把实现目标的期限拉长一些,把即时的行动频次减少一点。
比如我为了坚持跑步,定了一个目标:每天早上6:00起床跑步。看似简单的一个目标,实际上操作难度很大:
“每天”,“6点”,“6点起床”,“每天要跑”……
看似一个“跑”的小目标,实际上是个高频次、短节点的综合性大目标。
所以,在执行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天气、晚睡、公务、感冒……”这些细微的“状况”而中断。
一旦中断便会造成挫败感,即时的大脑反馈一般会是负面、消极的信号。放弃,也就成了一种常态。
我也是经历这些后,改变策略:每周二、四、六跑步,如果有特殊情况耽误,第二天必须补上。中间休息的那天,也正好可以加一些其它的比如力量训练、拉伸训练等等。这种方法一路执行下来,没的中断,成就感就好。经过一年多的实施,“跑步”真的变得很容易,不用“坚持”了。
从最早跑个1.5公里都头冒冷汗,心慌气短,时不时中断,到最近两年一直乐此不疲地坚持跑步,而且参加了近10场马拉松比赛。好像一切下来,再也不会有什么要去养成的习惯会是问题了。我们常常会高估短期期待,而往往低估长期的期望。
所以,行动的初期阶段,要“宽始”,后期刚可以“严终”。否则,很容易:开始用力过猛,结果总是放弃。
三、容错。
在一个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出现失误、停滞、退转,甚至负面的东西,一定要科学对待,包容一些小“状况”甚至是“错误”。简单讲就叫“放过自己”。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
我本人坚持跑步的过程中因为自身条件(平足、外八字)曾经出现几次膝伤。除了暂时休息外,我从来没有想要放弃跑步,也许是因为自己确实找不到还有什么可以成为自己骄傲的坚持。但我知道自己的不专业,一定会出错或走弯路。
通过容错,摆正了自己的地位。我也是不急不慢中查找资料、找教师请教,找方法解决问题。从第一个马拉松跑完20多天走路都是疼,到现在已经能够在完赛全马后的第二天正常工作,一周后继续正常晨跑。期间多次遇到挑战,但总是鼓励自己:时间还长远,出现小痛小伤,不影响长期目标——从跑步中得到快乐与自律的品质。
什么事追求完善没错,但要在过程中允许自己试错,包容自己。
通过这样的刻意练习,一定会带给自己一些其它的附加值:比如更加积极、阳光,做事更有计划和条理。更为重要的是:
一是学会了自律。因为要培养一个长期习惯,必须要舍弃一些其它的东西。至少在时间管理、科学饮食、读书等等方面更加投入精力了。我因为跑步,基本上就有理由拒绝应酬,远离的了烟酒的伤害。因为要加强力量,所以投入时间了解营养搭配,除掉了很多无知的饮食爱好。
二是更加自信。有了一个爱好,而且是长期投入持续坚持的爱好,本身就能感动很多人。因为在这个什么都是“拿来”和“速食”的互联网时代,我们意识到有些东西越来越珍贵了:正向的坚持、积极的态度、对自我的挑战等等,都是自我品牌不可获缺的人格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