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听课感受
麦顶小学 杜丹
“ 教育是一个人离开学校,把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忘光之后,所留下的东西”。看到这句话引起我的思考,作为教师,我的课堂能给学生留下什么?在学生的思想、行为、言语习惯上看到教育的成果,是不是作为教师所追求的。
爱是什么?年龄不同,阅历不同,我想给出的答案也不同吧。课堂上老师利用绘本《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爱”的教育。不知道上课的学生是几年级的,应该能看懂绘本上的故事,那么怎么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老师设计了两个大问题1、“爱是什么?”,2、“失去爱的人,我们还能活下去吗”,让学生展开讨论,在老师亲切的陪伴下进行交流,然后自行板书,都让我看到了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最为欣赏的是老师在最后介绍了杨绛先生及作品《我们仨》,在学生心智还不成熟的年龄埋下了一颗“爱”的种子。这堂课有异于通常的语文课,撇开了字词句的训练,注重的是与学生一起阅读,一起感悟,让学生在平时不易涉及的领域有所收获。
在课堂上老师有几次让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老师给出了小组交流建议:1.读故事给大家听。2.讨论:虎斑猫的爱是什么?从哪些文字和图片中体会到的?3.请一位同学将讨论结果记录在“小组合作单”.上。老师任务分配明确,改变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述,教师更像一个教练, 负责为学生量身打造合适的学习内容与分量,并在他们学习时从旁观察,根据学生的表现随时修正教学。我的困惑是:一次小组合作的时间为2分钟,120秒的时间都花在交流上,4个学生,没人就30秒,心中都已准备好答案也还很匆忙,还有读绘本的时间以及记录的时间够吗?这样的合作学习是不是不够从容,学生群给出的答案也很有限吧。
以上是观看《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后的收获与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