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杨绛
有朋友会好奇问什么开头会引用杨绛先生的名言,我的问题在哪呢,书读少了,或者是想的太多了,还是书读多了就不会想太多了?
其实从小到大我们国人并没有少读书,小学到高中阶段更多的是教辅教材,应试为主。对于我们来说读书更多的集中在大学,三观建立,不断认知的时期。想当年钱老先生一进清华校园就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出了校门,进入社会,发现活着越发的焦虑。床头永远摆着那么一本书,怎么读也读不完。觉着那种阳光的午后,手捧着一本纸质的书,品一杯清茗是退休的生活。现在的生活已然与工作分不开了,工作之余没有太多精力去读一本经典。上下班挤地铁坐公交,低着头各自玩各自的手机。沉迷于小视频不能自拔,更有甚者刷着刷着能坐在那看一天,刷一个哈哈一笑,接着下一个!然后我们在聊一聊知识付费,现在好多付费平台,不同行业,各种分享!给我们职场,不同行业的人提供了可以学习交流的平台,与大咖为伍,和智者前行,通过前人的思考去帮助我们走好自己现在要走的路。有的通过平台总结好的一本书去听一听讲的什么内容,觉着内容讲的不错买一本回来看看,然后就一直放在书桌上了,潜意识里就觉得书听老师讲过了,到时再听听就好。信息化的时代每天的生活都充斥着大量的信息,五花八门,新闻,娱乐,体育,公众号推送的文章,大脑处理这些信息,应接不暇,过滤这些信息都要花费不少精力,信息被动的接受,弱化了思考!
“没时间啦”“还有好多工作要处理,没有精力,身心俱疲”“看了记不住”“哈哈,看书就想睡觉,看不进去”
我们的学习状态大体都是这样,很焦虑,感觉自己什么都想学,想掌握各种技能,买来各种书籍,听不同平台的课程,浅尝辄止,反复搁浅!然后就更加的焦虑,如此循环;要么“拿来主义”,不思以致用;几百年前阳明先生就已经说明白了,知为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行是一个功夫的两面,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离,也没有先后。与行相分离的知,不是真知,而是妄想;与知相分离的行,不是笃行,而是冥行。古为今用,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学习是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从我们接受知识,到吸收内化,而后致用。在不断的反馈中,吾日三省吾身,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过程中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力,如何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或者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工作当中,不断在生活工作反馈中反思自己,适时而变,把这些变成习惯?值得我们去思考并付诸行动!